梅子


-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
- 味酸平涩,无毒,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止下利、好唾口干,利筋脉,多食坏人齿。
- 《食疗本草》孟诜
- 食之除闷,安神。乌梅多食损齿。
- 又,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
- 又,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内下部,少时即通。
- 谨按∶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 《随息居饮食谱》王孟英
- 酸温。生时宜蘸盐食,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以小满前肥脆而不带苦者佳。食梅齿齼,嚼胡桃肉解之。多食损齿,生痰助热,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未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汛期前后,产后,痧痘后并忌之。青者盐腌曝干为白梅,亦可蜜渍糖收法制,以充方物。半黄者烟熏为乌梅,入药及染色用之。热极熟者榨汁,晒收为梅酱,古人用以调馔。故《书》曰: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也。
- 喉痹,乳蛾。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腌五日,取梅汁,入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三两)、牙皂(三十条,俱研细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一枚噙咽。凡中风痰厥,牙关不开,以此擦之,亦妙。
- 梅核膈气,半黄梅子,每个用盐一两,腌一日夜,晒干,又浸又晒,至水尽乃止。用青钱三个,夹二梅,麻线缚定,通装瓷罐内,封埋土中,百日取出。每用一枚含之,咽汁入喉,立愈。
- 刺在肉中,白梅肉嚼敷,亦治刀箭伤出血。
- 乳痈肿毒。白梅煅存性研,入轻粉少许,麻油和围。初起,已溃皆可用。
- 诸疮努肉。乌梅肉烧存性研敷。
- 久崩久痢,便血日久。乌梅烧存性研,米饮下二钱。
- 蚘虫上行;蚘结腹痛。乌梅煎汤饮。
- 指头肿痛。乌梅肉和鱼鲜捣封。

收藏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