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竹茹 [zhú rú]
始载于
《本草经集注》
别名
竹皮、青竹茹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心、胆经。
功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药材简介

竹茹,中药名。为禾本科毛竹属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竹茹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
清热化痰宜生用,和胃止呕多姜汁炙用。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寒痰咳嗽、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应用
应用

1、伤损内痛:兵杖所加,木石所迮,血在胸、背、胁中刺痛。用青竹茹、乱发各一团,炭火炙焦为末。酒一升,煮三沸,服之。三服愈。(《千金方》)
2、月水不断:青竹茹微炙,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普济方》)
3、妇人损胎:孕八、九月,或坠伤,牛马惊伤,心痛。用青竹茹五两,酒一升,煎五合服。(《子母秘录》)

相关配伍
竹茹配瓜蒌
竹茹甘寒而润,擅长清化热痰;瓜蒌甘微苦寒,擅长清肺润燥化痰。
两药同用,可增强清肺化痰的力量,适用于肺热壅盛,咳嗽痰黄。
竹茹配枳实
竹茹甘寒清降,清肺化痰,清胃止呕;枳实辛散苦泄,降气消痰,消散结块,消除痞满。
两药同用,共奏清热化痰、和胃降逆的功效,适用于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闷痰多。
竹茹配陈皮
竹茹甘寒清降,清热止呕,下气消痰;陈皮辛温性缓,理气健脾,和胃降逆。
两药同用,一寒一温,温清相济,可增强和胃降逆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的胃脘部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
温胆汤
药物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功能与主治:理气化痰,和胃利胆。适用于胆郁痰扰证,症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多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竹茹汤
药物组成:干葛、炙甘草、半夏、竹茹、大枣。
功能与主治:清胃止呕。适用于胃中有热,胃失和降,呕吐不止,心烦喜冷、手足心热,舌红苔黄。
橘皮竹茹汤
药物组成:橘皮、竹茹、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与主治:降逆止呃,益气清热。适用于胃虚有热的呃逆,症见呕逆或干呕,体虚烦躁气短,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竹茹阿胶汤
药物组成:青竹茹、阿胶、炒当归、黑山栀、大生地、白芍药、川芎、明天麻、石决明、陈皮、焦术。
功能与主治:滋阴养肝,清热息风。适用于子痫,妊娠七八月间,外感风寒,壅于肺络,内风煽炽,痰气升逆,昏迷不醒,手足拘挛,右手脉闷,左手脉数而涩。
竹茹麦门冬汤
药物组成:淡竹茹、麦门冬。
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清热除烦。适用于大病后,表里俱虚,内无津液,烦渴心躁及诸虚烦热,不恶寒,身不痛者。
炮制
现代炮制

炮制方法:
1.竹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和硬皮,切段或揉成小团。
2.姜竹茹:取竹茄段或团,加姜汁拌匀,稍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如烙饼法将两面烙至微黄色,取出晾凉。
每100kg竹茹,用生姜10kg。

炮制作用:
1.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的功能。多用于痰热咳嗽或痰火内扰,心烦不安。
2.姜竹茹:能增加降逆止呕的功效,多用于呕哕、呃逆。

古法炮制

《中药大辞典》
姜汁炒竹茹:每斤竹茹用生姜2两,榨汁去滓,再加开水2两,与竹茹充分拌匀,置锅内微炒,取出,晾干。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