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桂枝 [guì zhī]
始载于
《名医别录》
别名
柳桂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药材简介

桂枝,中药名。为樟科樟胡椒属植物肉桂的嫩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注意事项

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

孕妇慎用

应用
应用

1.风寒表证,本品辛甘温煦,辛能发散解肌,温可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但透达营卫之力为麻黄所不及。故凡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抑或表虚汗出,均可配伍使用。前者常与麻黄相须为用,如麻黄汤(《伤寒论》);后者当与白芍为伍,如桂枝汤(《伤寒论》)。

2.寒凝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能通经脉中之寒滞而止痛。大凡寒邪凝滞经脉所致诸痛皆可运用,使寒凝得散,经脉得通,则诸证悉除。若治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治中焦虚寒,脘腹拘急疼痛,常与白芍、甘草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治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治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常与附子、甘草等同用,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3.心悸、痰饮、水肿,本品性温,能温助一身之阳气。上可助心阳,止悸动,用于心阳不振或心失温养所致的心下悸动、喜得按捺,常与甘草为伍,如桂枝甘草汤(《伤寒论》);中可扶脾阳,化痰饮,治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眩晕,常与茯苓、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下可温肾阳,助气化,治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4.奔豚,本品甘温,能温心阳,“降浊阴之冲逆”(《长沙药解》)。适用于心阳不足,无以下温肾水,以致下焦阴寒之气上逆发为奔豚。症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起卧不宁,烦闷欲死,片刻冲逆平息而复常。常在辨治方中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相关配伍

1.与麻黄配伍,发汗解肌,治疗风寒表实证,如麻黄汤;
2.与白芍配伍,调和营卫,治疗风寒表虚证,如桂枝汤;
3.与羌活、防风配伍,解表胜湿,治疗风寒表湿证,如桂枝羌活汤;
4.与羌活、乌头等配伍,温经散寒,治疗上肢风湿痹痛,如桂枝芍药知母汤;
5.与当归、细辛、木通等配伍,温经祛寒,合营止痛,治疗血虚寒阻肢体失于温煦之厥冷或头、肩、腰、腿、足部疼痛,如当归四逆汤;
6.与薤白配伍,温心通阳,治疗胸痹心阳不振证,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7.与茯苓、泽泻等配伍,化气行水,治疗膀胱气化无力证,如五苓散;
8.与茯苓、白术配伍,温阳化饮,治疗脾阳不运、水湿内停证,如苓桂术甘汤。
9.与川芎、当归等配伍,温经通脉,治疗寒凝血瘀证,如温经汤。

炮制
现代炮制

炮制方法:
1.桂枝: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蜜桂枝:取熟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净桂枝片内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每100kg桂枝片,用熟蜜15kg。

炮制作用:
1.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能。本品以生用为主。生品辛散温通作用较强,长于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常用于风寒感冒,风寒湿痹,痰饮,水肿,胸痹或心悸,脉结代,寒滞经闭,痛经,奔豚等病症。
2.蜜桂枝:辛通作用减弱,长于温中补虚,散寒止痛。

古法炮制

《中国药典》
除去杂质,稍泡,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本品为类圆形、椭圆形的片或不规则形的段。皮部红棕色,表面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