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钩藤 [gōu ténɡ]
始载于
《名医别录》
别名
双钩藤、鹰爪风、吊风根、金钩草、倒挂刺
性味归经
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效
息风定惊,清热平肝。
药材简介

钩藤,中药名。为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带钩茎枝。具有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风热表证之头痛目赤,斑疹透发不畅等。

用法用量

钩藤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2克。
本品有效成分钩藤碱加热后容易破坏,因此不适合久煎。应先煎煮其他药材,后放入钩藤,且煎煮一般不超过20分钟。
或入丸、散剂。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1.甘寒,有一定的清热作用。脾胃虚寒肾阳虚者,以及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等证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2.有明显的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昏迷病人禁用;老年人和婴幼儿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3.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心动过缓、低血压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4.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孕妇及先兆流产者慎用。

5.高血压病人服用钩藤总碱治疗量时,副作用轻微,个别岀现心动过缓、头晕、皮疹、月经量减少等,但停药后可自行消除。

应用
应用

1.治疗小儿夜啼:采用蝉蜕钩藤散加减,钩藤、蝉蜕、白芍、木香、川芎、延胡治疗小儿夜啼有效。


2.治疗面神经麻痹:用芍药钩藤木耳汤加味配以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有效。此外,临床上还有用钩藤治疗链霉素反应、脚癣、百日咳等报道。

相关配伍

钩藤配蝉蜕
钩藤可以清泄肝热,平定并抑制过于旺盛的肝阳,还能清透邪热;蝉蜕擅长疏散肺经、肝经的风热,提高视力,改善视物模糊,清凉肝热,平息风邪,缓解痉挛。
二者配伍,可用于治疗感冒夹惊(小儿感冒后又被外界异物怪声所惊吓,症见发热,面色发青,神志不宁等),小儿惊哭夜啼,风热头痛以及头痛眩晕等。
钩藤配牛膝
钩藤可以清热,平息肝风,平定过于旺盛的肝阳;牛膝可以补肝肾,促进血液向下运行,抑制肾的火邪上升。
二者配伍,一清一补,清上补下,多用于治疗肝的阳气偏旺引起的头晕,目眩,头痛等。
钩藤配紫草
钩藤性凉,药力轻盈而擅于清泄透散,有清透邪热的作用;紫草性寒,能凉血活血,解毒,透发斑疹。
二者配伍,能增强清热凉血,解毒透疹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温病血热毒盛引起的斑疹,颜色紫黑,以及麻疹透发不畅。
钩藤饮
药物组成:钩藤、人参、全蝎、羚羊角、天麻、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息风,益气,缓解痉挛。适用于治疗高热,受惊心悸,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头目仰视等。
羚角钩藤汤
药物组成:羚角片、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功能与主治:清凉肝热,平息内风,增加体内水液,舒筋。
适用于治疗肝风向上扰动头面部,症见头晕,头部胀痛,耳鸣,心跳加快并伴有心慌,手足躁动不宁,甚至手脚痉挛,失去理智,神志不清。
还可治疗孕妇子痫(一种痫证,症见孕期女子突然昏倒,昏不知人,双眼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较短时间内可恢复清醒)、产后惊风。
还可治疗癔病(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多见于女性,表现为发病较急,常有眼睑痉挛,频繁眨眼,眼睛难以睁大,眼球运动异常等)属体内阴精亏损,导致虚火亢盛,或属肝的阳气向上浮越、不能潜藏者。
钩藤饮子
药物组成:钩藤、天麻、甘草、人参、全蝎、僵蚕、麻黄、川芎、防风。
功能与主治:清热,平息内风,益气,缓解痉挛。适用于治疗小儿惊风天吊(惊风的一种证型,症见婴幼儿抽搐时发时止,发病缓慢,不发热),突然受惊心悸,眼目翻腾。
钩藤散
药物组成:钩藤、陈皮、半夏、麦冬、茯苓、茯神、甘草、人参、甘菊花、川芎、麝香。
功能与主治:清利头目。适用于治疗肝厥头晕(一种厥证,症见肝气厥逆上冲引起突然昏倒,神志不清,呕吐,头晕,发热等,症状类似于癫痫)。
清脑降压片
药物组成:黄芩、夏枯草、决明子、槐米、钩藤、煅磁石、珍珠母、牛膝、地黄、当归、丹参、地龙、水蛭。
功能与主治:平肝潜阳(抑制肝内的阳气上升太过)。用于治疗肝的阳气偏旺引起的头晕,头痛,颈部连及背部肌肉筋脉僵硬拘紧、伴有活动障碍,血压偏高。

炮制
现代炮制

1.净制拣去杂质,去老梗,洗净,晒干(《中国药典》1963年版)。


2.切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未切者,用水淋洗,润软,切段,干燥(《规范》)。


3.炮制蒸制:取钩藤蒸1~2小时,晒干(《汇典》)。

 

古法炮制

《中药大辞典》

拣去老梗、杂质,洗净,晒干。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