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牡丹皮 [mǔ dān pí]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药材简介

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血滞经闭及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在冬季采收。

用法用量

牡丹皮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2克。
本品也可入丸、散。
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化瘀宜酒炙用,止血宜炒炭用。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血虚、虚寒诸证,孕妇及妇女月经过多者禁服。

 

应用
应用

1.治温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所致发斑、吐血、衂血,可配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等药用;治温毒发斑,可配栀子、大黄、黄芩等药用,如牡丹汤(《圣济总录》);若治血热吐衄,可配大黄、大蓟、茜草根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若治阴虚血热吐衄,可配生地黄、栀子等药用,如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编》)。


2.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知母、生地黄等药用,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3.治血滞经闭、痛经,可配桃仁、川芎、桂枝等药用,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治跌打伤痛,可与红花、乳香、没药等配伍,如牡丹皮散(《证治准绳》)。


4.治火毒炽盛,痈肿疮毒,可配大黄、白芷、甘草等药用,如将军散(《本草汇言》);若配大黄、桃仁、芒硝等药用,可治瘀热互结之肠痈初起,如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相关配伍

牡丹皮配赤芍
二者都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牡丹皮具有凉血不留瘀血,活血不扰动血液的特点;赤芍以凉血散瘀见长。
两药配伍,可以增强凉血活血的作用,适用于温病热邪侵入营分、血分所导致的皮肤出现斑点、斑块,吐血、鼻血,妇女血热、血瘀、血虚导致的闭经、月经不调等。
牡丹皮配丹参
牡丹皮能凉血祛瘀,善于清除血液中伏藏的火邪;丹参能活血祛瘀,凉血消肿,清热除烦,具有祛除瘀血、使新血再生的特点。
两药配伍使用,可以增强凉血活血,祛瘀生新,清透邪热的功效。适用于瘀血与虚热相合并的病症,以及血热瘀滞导致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少腹疼痛等症。
十灰散
药物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导致的上部出血证,症见呕血、吐血、咯血、鼻血等,血色鲜红,病势比较急暴。
青蒿鳖甲汤
药物组成:青蒿、鳖甲、生地黄、知母、牡丹皮。
功能与主治:养阴透热。适用于温病后期,温热邪气损伤血液、津液,引起夜间发热、早晨退烧,热退无汗等症。
桂枝茯苓丸
药物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适用于瘀血阻滞子宫,症见妇人腹部出现有形或无形的积块,有胀痛感,妊娠早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
也可治疗孕妇腹中胎儿频频躁动,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者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排不干净而引起的腹痛、拒绝按压。
大黄牡丹皮汤
药物组成: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功能与主治:泻热破瘀,散结消肿。适用于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症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压感觉疼痛,甚至局部胀满,或者右足弯曲、不能伸展,伸腿疼痛加剧,小便正常,或者间断发热,白天不自主地出汗,怕冷。
血美安胶囊
药物组成:猪蹄甲、地黄、赤芍、牡丹皮。
功能与主治:清热养阴,凉血活血。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血热伤阴挟瘀证,症见皮肤紫癜、牙龈出血、鼻血、妇女月经过多、口渴、心烦发热、睡觉时出汗。
双丹颗粒(口服液)
药物组成:丹参、牡丹皮。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于瘀血痹阻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痛。

炮制
现代炮制

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日干,用铜刀劈破,去骨了,细剉如大豆许,用清酒拌蒸,从巳至未,出,日干用。

《中药大辞典》
牡丹皮:拣去杂质,除去木心,洗净,润透,切片,晾干。
炒丹皮:将丹皮片入热锅内,不断翻炒至略有黄色焦斑时,取山,凉透。
丹皮炭:取牡丹皮片入锅内,以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为度,喷淋清水,取出,凉透。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