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山药 [shān yào]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几草,山藷,延草,王芋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
药材简介
山药,中药名。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的根茎。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注意事项

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

应用
应用

1.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2.治湿热虚泻: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3.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4.治痰气喘急:生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5.治下焦虚冷,小便数,瘦损无力:生薯蓣半斤,刮去皮,以刀切碎,研令细烂于铛中著酒,酒沸下薯蓣,不得搅,待熟,着少盐、葱白,更添酒,空腹饮三二杯妙。(《食医心镜》)

 

相关配伍

1.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2.治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3.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4.治心腹虚膨,手足厥冷,或饮过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此乃脾胃虚弱:山药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炒热,一半生用,为末,米饮调下。(《普济方))


5.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敷,瘦损无力:薯蓣于沙盆内研细,入铫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圣惠方》)


6.治诸风眩运,益精髓,壮脾胃:薯蓣粉,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诸药浸酒煮饮。(《纲目》山药酒)


7.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用之)。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儒门事亲》)


8.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9.治肿毒:山药,蓖麻子,糯米为一处,水浸研为泥,敷肿处。(《普济方》)


10.治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同研贴之。(《救急易方》)


11.治乳癖结块及诸痛日久,坚硬不溃:鲜山药和芎、白糖霜共捣烂涂患处。涂上后奇痒不可忍,忍之良久渐止。(《本经逢原》)


12.治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儒门事亲》)

炮制
现代炮制

炮制方法:
1.山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土炒山药:先将土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再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每100kg山药片,用灶心土30kg。
3.麸炒山药: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其冒烟时,投入山药片,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至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
每100kg山药片,用麦麸10kg。

注意事项:

1.山药切片以春秋季为宜,在切制水处理过程中,防止发黏变质,切片后宜及时干燥。
2.土经加热后逐渐变色,因此炒山药的土稍显黑色时及时换新土,以保持药色美观。

炮制作用:
1.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胃、肾经。具有补脾益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能。山药以补肾生精,益肺阴为主。用于肾虚遗精、尿频,肺虚喘咳,阴虚消渴。
2.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用于脾虚久泻,或大便泄泻。
3.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为主。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用平田生二、三纪内者,要经十纪者,山中生,皮赤,四面有髭生者妙。
若采得,用铜刀削去上赤皮,洗去涎,蒸用。

《中药大辞典》
山药:拣去杂质,用水浸泡至山药中心部软化为度,捞出稍晾,切片晒干或烘干。
炒山药: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俟烟起,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山药片100片,用麸皮10斤)。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