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紫苏叶 [zǐ sū yè]
始载于
《名医别录》
别名
苏叶、赤苏、紫苏、皱苏、尖苏、香苏叶、鸡冠紫苏、子苏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药材简介

紫苏叶,中药名。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和野紫苏的叶或嫩枝叶。

 

具有散寒解表,行气化痰,安胎,解鱼蟹毒的功效。

 

主治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胸脘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阻,食鱼蟹中毒。在中草药地上部分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亦或在花盛开,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

用法用量

紫苏叶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不宜久煎。或捣汁冲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阴虚、气虚及温病者慎服。

 

1.《本草经疏》: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

 

2.《纲目》:“李廷飞曰:不可同鲤鱼食,生毒疮。”

应用
应用

药膳食疗

 

生姜紫苏茶

 

功效:疏散风寒、理气和胃。适用于风寒感冒。伴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胃脘不适、腹胀的肠胃型感冒。方中生姜能发汗解表、和胃止呕,紫苏解表、和中,二药和用,味少而精。简便实用。适用于轻型的风寒感冒也可用于胃脘受寒凉的脾胃虚寒证。

 

原材料:生姜3g,红茶3g,紫苏叶3g。

 

做法:将上述所有药材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保温杯中,倒入适量沸水浸泡,焖约10分钟即可。

 

用法:频频饮用。

相关配伍

紫苏叶配广藿香
二药都能解表散寒,理气和中。紫苏叶擅长行气宽中,广藿香擅长化湿和中。
二者相互配用,有解表散寒,理气化湿和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腹痛、呕吐泄泻等症。


紫苏叶配蝉蜕
紫苏叶发散风寒,行气宽中;蝉蜕轻浮升散、疏散风热,利咽透疹。
二药配伍使用,药性平和,能祛风解表,适用于外感表证病轻者。


紫苏叶配苦杏仁
紫苏叶善于解表散寒,兼能宣肺化痰止咳;苦杏仁善于降气止咳平喘。
二药共同使用,外能解表散寒以起到轻微发汗的作用,内能调畅肺气以化痰止咳,常用治风寒或凉燥犯肺所致的恶寒头痛、咳嗽痰稀、气促鼻塞等病症。


紫苏叶配陈皮
紫苏叶行气宽中;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二者配伍,既能理气燥湿化痰,治疗痰湿壅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不舒,又能行气宽中除胀,治疗脾胃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


紫苏叶配黄连
紫苏叶肃肺理气和胃;黄连清热燥湿和胃。
二者一温一凉,共同起到和胃止呕的功效,治疗湿热余邪滞留于胃所致的昼夜呕恶不止。


香苏散
药物组成:炒香附、紫苏叶、炙甘草、陈皮。
功能与主治:疏散风寒,理气和中。适用于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表现为恶寒身热,头痛无汗,前胸、胃脘部胀满、憋闷,食欲差,舌苔薄白,脉浮。


杏苏散
药物组成:紫苏叶、杏仁、半夏、茯苓、橘皮、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与主治:轻宣凉燥,理肺化痰,适用于外感凉燥证,表现为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参苏饮
药物组成: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炙甘草、陈皮、生姜、大枣。
功能与主治:益气解表,理气化痰。适用于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部及胃脘部满闷,疲倦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半夏厚朴汤
药物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
功能与主治:行气散结,降逆化痰。适用于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表现为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及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炮制
现代炮制

除去杂质和老梗;或喷淋清水,切碎,干燥。

 

古法炮制

《中国药典》
除去杂质及老梗;或喷淋清水、切碎,干燥。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