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络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丝瓜络 [Sī Guā Luò]
始载于
《本草纲目》
别名
丝瓜网、丝瓜壳、瓜络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肺、胃、肝经。
功效
祛风,通络,活血,下乳。
药材简介
丝瓜络,中药名。为葫芦科丝瓜属植物丝瓜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具有祛风,通络,活血的功效。主治风湿痹证,胸胁胀痛,乳汁不通,乳痈,跌打损伤、胸痹等。
用法用量
丝瓜络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2克。
外用适量,把丝瓜络直接放在火中烧至外皮轻微炭化焦黑,里面焦黄为止,保持药物里面原有的性味,研磨调敷,每次1.5~3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少用丝瓜络。
应用
应用

1.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肢体麻痹,常与秦艽、防风、当归、鸡血藤等配伍。

 

2.治气血瘀滞之胸胁胀痛,多配柴胡、香附、瓜蒌皮、郁金等。

 

3.治产后乳少或乳汁不通者,常与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猪蹄等同用;治乳痈肿痛,每与蒲公英、浙贝母、瓜蒌、青皮等配伍。

 

相关配伍
丝瓜络配桑枝
丝瓜络能祛风、疏通经络、通行血脉;桑枝善于祛风湿、通利关节。
两药配伍使用,可增强祛风,通络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感受风寒湿热邪气侵袭所引起的肢体关节等处疼痛,或风寒湿热邪气侵入经络所引起的胸胁疼痛。
丝瓜络配瓜萎
丝瓜络善于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瓜蒌能够清热化痰、行气散结。
两药配伍合用,气血并调,可增强清肺化痰,通络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胸痹胸闷、胸胁疼痛、肺热引起的痰多咳嗽、乳痈肿痛。
丝瓜络配蒲公英
丝瓜络味甘性平,入肺、胃、肝三经,具有通络下乳的功效,善于治疗乳痈肿痛;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善于治疗乳痈。
两药合用,可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适用于治疗乳痈肿痛。
补肾壮阳汤
药物组成:熟地、生麻黄、白芥子、炮姜、杜仲、狗脊、肉桂、菟丝子、牛膝、川断、丝瓜络。
功能与主治:温通经络,补益肝肾。适用于治疗中后期的腰部损伤。
滑膜炎颗粒
药物组成:丝瓜络、川牛膝、丹参、当归、汉防己、功劳叶、黄芪、女贞子、土茯苓、豨莶草、夏枯草、薏苡仁、泽兰。
功能与主治:清热祛湿,活血通络。用于治疗湿热闭阻、瘀血阻络引起的痹病,症状主要有关节肿胀疼痛、痛处固定、屈伸不利;急、慢性滑膜炎及膝关节术后见上述症状的患者。
驱风液
药物组成:丝瓜络、白术、补骨脂、川牛膝、川芎、当归、党参、独活、茯苓、甘草、桂圆肉、桂枝、何首乌、鹿茸、木瓜、秦艽、桑寄生、伸筋藤、熟地黄、锁阳、威灵仙、五加皮、续断、薏苡仁、淫羊藿。
功能与主治:祛风祛湿,舒筋活络。用于治疗四肢酸痛、风邪日久积滞在经络引起的疼痛及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通络生乳糖浆
药物组成:丝瓜络、北沙参、鹿角、马悬蹄、天花粉等。
功能与主治:通经活络下乳。用于治疗气血不足、经络不通、奶汁灰白稀薄等病症。
炮制
现代炮制

炮制方法:

1.丝瓜络: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种子,打扁,切成小块。筛去碎屑。

2.炒丝瓜络:取净丝瓜络小块,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取出放凉。

3.丝瓜络炭: (1)炒类:取丝瓜络块,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2)煅炭:取净丝瓜络块,置耐火容器内,加盖,接口处用盐泥封固,用中火煅至透,停火。冷却后取出。

炮制作用:

1.丝瓜络:味甘,性平。归肺、胃、肝经。具有通络,活血,祛风的功能。

2.古代多用丝瓜络炭。老者烧存性服,用于祛风痰,凉血,解毒,发痘疮。

 

古法炮制

《中药大辞典》

丝瓜络:洗净晒干,切段。炒丝瓜络: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用缺皮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 丝瓜络炭: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盛锅内(装满为度),上覆同样大小的锅一只,两锅结合处以黄泥封严,然后用微火烧煅约4~5小时停火(一般用白纸贴在上面锅底上,纸呈焦黄色时为煅透),侯冷取出。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