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脂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赤石脂 [chì shí zhī]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赤符、红高岭、赤石土、红土
性味归经
甘、酸、涩,温。归大肠、胃经。
功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生肌敛疮。
药材简介

赤石脂,中药名。为硅酸盐类多水高岭石族矿石多水高岭石与氧化物类赤铁矿或含氢氧化物类褐铁矿共同组成的细分散多矿物集合体,主含四水硅酸铝[440100842]。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的功效。主治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久溃不敛,湿疮脓水浸淫。

用法用量
赤石脂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2克。
宜先煎煮赤石脂,再煎煮方剂里的其他药材。
本品外用适量,可研末敷于患处。
本品还可入丸剂、散剂。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赤石脂性收涩,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孕妇应慎用。石脂畏官桂。

应用
应用

1.治泻痢日久,滑脱不禁,脱肛等证,配禹余粮相须为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若虚寒下痢,便脓血不止者,配干姜、粳米同用,如桃花汤(《伤寒论》)。

 

2.治崩漏,配海螵蛸、侧柏叶等同用,如滋血汤(《和剂局方》)。

 

3.治便血、痔疮出血,配禹余粮、龙骨、地榆等药同用。

 

4.治疮疡久溃不敛,配龙骨、乳香、没药、血竭等同用,研细末,掺于疮口。

 

相关配伍
赤石脂配干姜、粳米
赤石脂药性甘温而涩,能收涩并巩固肠道功能,防止物质脱出;干姜药性辛温,能温暖脾胃,驱散寒邪;粳米擅于补脾养胃。
三药配伍,具有温补中焦脾胃,收涩肠道的作用,可治疗少阴病(外感病邪侵入少阴经引起的病症),脾肾阳气虚衰,肠道固摄功能减弱引起的大便脓血,日久不愈,腹痛绵绵不绝,喜温暖喜按揉等。
赤石脂配侧柏叶、海螵蛸
赤石脂、海螵蛸均都具有良好的收敛止血作用;侧柏叶不仅可以使血液凉润,防止出血,还具有收敛作用。
三药配伍,可增强收敛止血的作用,用于治疗妇女月经淋沥不断,日久不止。
桃花汤
药物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功能与主治:温暖脾胃,收涩肠道,止痢疾。用于治疗虚寒血痢证,症见下痢日久不愈,大便带有脓血,血色暗,腹痛喜温暖喜按揉,小便不畅。
赤石脂禹余粮汤
药物组成:赤石脂、禹余粮。
功能与主治:收涩肠道,止泻。用于治疗腹泻日久,大便滑泄不止。
震灵丸
药物组成:赤石脂(醋煅)、禹余粮(醋煅)、朱砂、紫石英(醋煅)、赭石(醋煅)、乳香(制)、没药(制)、五灵脂(醋炒)。
功能与主治:固涩冲任二脉,止血,缓解疼痛。用于治疗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吐血,咳血,便血,尿血。
小儿止泻安颗粒
药物组成:煅赤石脂(煅)、肉豆蔻(煨)、伏龙肝、茯苓、陈皮、木香(煨)、砂仁。
功能与主治:健脾和胃,祛湿止泻。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脾虚腹泻。
胃肠宁片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黄芪、赤石脂、干姜(炭)、木香、砂仁、补骨脂、葛根、防风、白芍、延胡索、当归、儿茶、炙甘草等。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肾,温暖脾胃,止痛,收涩肠道,止泻。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腹泻,症见大便异常,黎明前腹泻,大便有时可见黏液,伴腹胀腹痛、小腹坠胀;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见上述证候者。
炮制
现代炮制

煅赤石脂:取赤石脂细粉,用醋调匀,搓条,切段,干燥,照明煅法(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称为明缎法。)煅至红透。用时捣碎。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赤石脂,研如粉,新汲水飞过三度,晒干用。

《中药大辞典》

煅石脂:拣净杂质,碾成细粉,用醋和匀,搓条切段,晒干,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取出,放凉。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