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起石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阳起石 [yánɡ qǐ shí]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白石、羊起石、石生、阳石、起阳石
性味归经
咸,温。归肾经。
功效
温肾壮阳。
药材简介

阳起石,中药名。为硅酸盐类矿物阳起石或阳起石石棉的矿石。具有温肾壮阳的功效。主治阳痿不举,宫冷不孕。开矿采集。

用法用量
多入丸、散剂服,用量为4.5~9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禁服,不宜久服。

应用
应用

1.治下元虚冷,精滑不禁,便溏足冷,配钟乳石等分为细末,加酒煮附子末,面糊为丸,空腹米汤送下。(《杂病源流犀烛》)。

 

2.治精清精冷无子,配鹿茸、菟丝子、肉苁蓉等。如阳起石丸(《妇科玉尺》)。

 

3.治子宫虚寒不孕,配吴茱萸、干姜、熟地黄等,如阳起石丸(《和剂局方》)。

 

相关配伍
阳起石配鹿茸
阳起石长于温肾壮阳,强阳起痿;鹿茸善于补肾助阳,生精益血。
两药配伍使用,增强壮阳起痿,补精填髓的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早泄、宫冷不孕、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耳聋耳鸣、肢冷神疲等。
阳起石配吴茱萸
阳起石擅长温肾壮阳,吴茱萸擅长散寒止痛。
两药配伍使用,能增强药物本身温肾散寒的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宫冷不孕。
阳起石丸(《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阳起石、吴茱萸、熟地黄、牛膝、干姜、白术。
功能与主治:益子宫,消积冷。适用于不孕,表现为妇女子宫虚冷,劳累伤身过度,风寒搏结,久不受孕,而致绝育不能产子。
阳起石丸(《普济方》引《孟氏诜诜方》)
药物组成:远志、阳起石、沉香、五味子、鹿茸、酸枣仁、桑螵蛸、龙骨、白茯苓、菟丝子等。
功能与主治:助阴壮阳,适用于阳痿,表现为男子肾阳衰微,阳事不举,才交即泄,精液清稀自流,胸中短气,睡时出汗,阴部多汗,冷痛或痒而生疮,出黄色脓水。
阳起石丸《济生方》
药物组成:阳起石、鹿茸。
功能与主治:温肾壮阳,固精止血。适用于崩漏,表现为冲任不交,虚寒之极,月经量多不止,衍生出其他病证。
强龙益肾胶囊
药物组成:鹿茸、阳起石、丁香、牡蛎、龙骨、防风、黄芪、海螵蛸、花椒目。
功能与主治:补肾壮阳,安神定志。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腰腿酸软、夜寐不安。
回春胶囊
药物组成:海马、鹿鞭、牛鞭(制)、狗肾(制)、鹿角胶、仙茅(制)、阳起石(煅)、肉苁蓉、韭菜子、淫羊藿、刺五加浸膏、黄柏(盐制)、蛤蚧、五味子。
功能与主治:补肾助阳,益精润燥。用于肾阳亏虚所致的腰痛、神疲、健忘、阳痿。
参茸黑锡丸
药物组成:鹿茸、附子(制)、肉桂、红参、胡芦巴、益智仁(盐炒)、阳起石(煅)、补骨脂(盐炒)、黑锡、硫黄(制)、荜澄茄、丁香、小茴香(盐炒)、肉豆蔻(制霜)、木香、沉香、橘红、半夏(制)、赭石(煅)、川楝子。
功能与主治:回阳固脱,坠痰定喘。用于肾阳亏虚,痰浊壅肺所致的痰壅气喘,四肢厥冷,大汗不止,猝然昏倒,腹中冷痛。
炮制
现代炮制

炮制方法:

1.阳起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砸成小块。

2.煅阳起石:取净阳起石小块,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冷,研碎。

3.酒阳起石:取净阳起石小块,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后,倒入黄酒中淬,如此反复煅淬至药物酥脆、酒尽为度,取出晾干,研碎。 每100kg阳起石,用黄酒20kg。

炮制作用:

1.阳起石:味咸,性温。归肾经。具有温肾壮阳的功能。本品临床均煅用。

2.煅阳起石:质地酥脆,易于粉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

3.酒阳起石:可进一步使其质地酥脆,利于加工成细粉,并可加强壮阳作用。用于下焦虚寒,腰膝酸软,遗精,阳痿,宫冷不孕,崩漏。

 

古法炮制

《中药大辞典》

洗净,砸碎。煅阳起石:取洁净的阳起石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倒入黄酒内淬,取出,晾干,碾细。(每阳起石100斤,用黄酒20斤)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