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荔枝核 [lì zhī hé]
始载于
《本草衍义》
别名
荔仁、枝核、大荔核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药材简介

荔枝核,中药名。为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
荔枝核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也可入丸、散剂。
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注意事项

无寒湿滞气者勿服生。

应用
应用

1.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睾丸肿痛,可与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或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气内消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若睾丸肿痛属湿热者,可配龙胆草、川楝子、大黄等同用。

 

2.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与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岳全书》);若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可与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妇人良方》),或酌加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同用,疗效更好。

 

相关配伍
荔枝核配橘核
荔枝核味苦性温善于疏散,入肝经,能行肝经气滞,散肝经的寒邪;橘核药性沉降,入肝经,擅长行气、散结、止痛。
两药配伍,相须使用,能够增强行气、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以治疗疝气疼痛、睾丸肿胀疼痛等症。
荔枝核配小茴香
荔枝核能行气、散滞祛寒,小茴香能散寒、行气止痛。
两药均为辛温之品,相辅相成,共同起到祛寒散结、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以治疗寒疝疼痛。
荔枝核配川楝子
荔枝核味微苦性温,具有行气、散寒止痛之功;川楝子味苦性寒,善于清肝火、泄肝热、行气止痛。
两药配伍,能够增强行气止痛的作用。用以治疗肝胃气滞疼痛及疝气疼痛。
荔枝散
药物组成:荔枝核、大茴香。
功能与主治:行气,散寒,止痛。适用于疝气疼痛剧烈。
木香楝子散
药物组成:川楝子、川萆薢、石菖蒲、荔枝核、茴香等。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通络止痛。适用于治疗睾丸偏坠,治疗日久效果不佳,证属湿热的患者。
生力胶囊
药物组成:人参、肉苁蓉、熟地黄、枸杞子、淫羊藿、沙苑子、丁香、沉香、荔枝核、远志。
功能与主治:益气,填精养阴,安神。主治神疲乏力、头昏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膝软、提高免疫功能。
十香丸
药物组成:香附(制)、小茴香(炒)、乌药、沉香、丁香、荔枝核(炒)、木香、陈皮、猪牙皂、泽泻(盐水炒)。
功能与主治:疏肝行气,散寒止痛。用于治疗气滞寒凝所引起的疝气、腹痛。
降糖舒胶囊
药物组成:人参、枸杞子、黄芪、葛根、山药、黄精、五味子、熟地黄、地黄、玄参、麦冬、知母、生石膏、天花粉、刺五加、益智仁、牡蛎、芡实、枳壳、丹参、荔枝核、乌药。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引起的消渴,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
炮制
现代炮制

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炮制方法:
1.荔枝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盐荔枝核:取净荔枝核,轧碎,加盐水拌匀,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每100kg荔枝核,用食盐2kg。

 

炮制作用:
1.荔枝核: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功能。用于气滞寒凝,胃脘疼痛,寒疝疼痛。
2.盐荔枝核:引药入肾,增强了疗疝止痛的作用。

 

古法炮制

)宋代有慢火烧存性(《衍义》),火炮法(《妇人》)等。元代有炒法(《瑞竹》)。明代有炒黄(《回春》),煨焦法(《景岳》)等。清代有焙(《必用》),煨熟(《正义》)和盐水浸法(《增广》)等。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