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胡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前胡 [qián hú]
始载于
《雷公炮炙论》
别名
白花前胡、鸡脚前胡、官前胡、山独活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
药材简介

前胡,中药名。为伞形科前胡属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具有降气化痰,疏散风热的功效。主治痰热咳喘,风热咳嗽。

用法用量
前胡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或入丸散。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阴虚咳嗽、寒饮咳嗽患者慎服。

应用
应用

1.治痰热塞肺,肺失宣降之咳喘胸满,咯痰黄稠量多,常配杏仁、桑白皮、贝母等药,如前胡散(《圣惠方》)。


2.治湿痰、寒痰证,常配白前相须为用。


3.治外感风热,身热头痛,咳嗽痰多,常配桑叶、牛蒡子、桔梗等同用。


4.治风寒咳嗽,配辛温发散,宣肺之品如荆芥、紫苏等同用,如杏苏散(《温病条辨》)。

 

相关配伍
前胡配苦杏仁
前胡苦辛微寒,既能降气化痰止咳,又能疏散风热;苦杏仁味苦降泄,善于肃降肺气而止咳平喘。
两药配伍,可增强宣肺降气、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壅肺引起的咳嗽痰黄、喘息不止。
前胡配桑叶
前胡苦辛微寒,既能降气化痰止咳,又能疏散风热;桑叶甘苦寒,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肺润燥。
两药相合,增强疏散风热、清肺化痰之力,并且不伤肺气、肺阴,适用于外感风热或肺热咳嗽痰多。
前胡配荆芥
前胡苦辛微寒,善于降气化痰,又能宣散风热;荆芥辛微温不烈,擅长祛风散寒解表。
两药相配,共同发挥祛风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风热,邪气束肺引起的咳嗽气喘。
前胡散
药物组成:前胡、桑白皮、地骨皮、桔梗、木通、甘草、杏仁、麦冬、赤茯苓。
功能与主治:降气化痰,疏风清热。适用于咳嗽痰多、痰黄黏稠、胸闷不通畅、胸背烦闷。
前胡丸
药物组成:前胡、白术、炙甘草、旋覆花、豆蔻仁、人参、麦冬、枳实、大黄。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化饮降逆。适用于中虚痰水内停、呕逆不下食。
前胡汤
药物组成:前胡、龙胆、炙甘草、人参、麦冬。
功能与主治:清心除烦。适用于小儿变蒸、热气乘心引起的烦躁、啼叫不已及骨蒸烦热。
前胡七物汤
药物组成:前胡、知母、石膏、大青、黄芩、栀子、葱白。
功能与主治:散表解表,清热泻火。适用于妊娠伤寒、头痛、壮热、肢节烦疼。
清肺止咳丸
药物组成:前胡、苦杏仁、天花粉、浙贝母、桔梗、枳壳、茯苓、桑白皮、莱菔子、瓜蒌霜、紫苏子、陈皮。
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炮制
现代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用野蒿根,缘真似前胡,只是味粗酸。若误用,令人胃反不受食。若是前胡,味甘、微苦。
凡修事,先用刀刮上苍黑皮并髭、土了,细剉,用甜竹沥浸令润,于日中晒干用之。

《中药大辞典》
前胡:拣净杂质,去芦,洗净泥土,稍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蜜前胡:取前胡片,用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前胡片100斤,用炼熟蜂蜜20斤)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