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秦艽 [qín jiāo]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秦胶、秦纠、左秦艽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
祛风湿,清湿热,舒筋络,止痹痛,退虚热。
药材简介

秦艽,中药名。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的功效。主治中风不遂,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
秦艽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
可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久痛虚羸,溲多、便滑者慎服。

应用
应用

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其性偏寒,兼有清热作用,故对热痹尤为适宜,多配防己、牡丹皮、络石藤、忍冬藤等;治风寒湿痹,可配天麻、羌活、当归、川芎等,如秦艽天麻汤(《医学心悟》)。


2.治中风口眼㖞斜,言语不利,恶风恶寒者,可与升麻、葛根、防风、芍药等配伍,如秦艽升麻汤(《卫生宝鉴》)。


3.治肺痿骨蒸劳嗽,可与人参、鳖甲、柴胡等配伍,如秦艽扶羸汤(《杨氏家藏方》);治小儿疳积发热,多与薄荷、炙甘草相伍,如秦艽散(《小儿药证直诀》)。


4.亦可与茵陈蒿、栀子、大黄等配伍,如山茵陈丸。以降泄,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圣济总录》)。

 

相关配伍
秦艽配鳖甲
二药都有退蒸除热作用。秦艽为风药中之润剂,退虚热、除骨蒸在于辛散宣清;鳖甲退虚热在于滋阴清热。
二者配合,补清共用,共同养阴、透肌、退热,适用于虚劳潮热、骨蒸盗汗等症。
秦艽配地骨皮
二药皆能清热除蒸,但秦艽偏于清蕴藏隐伏的热邪;地骨皮偏于凉血滋阴,清阴分之热。
二者相配,清热除蒸效果更佳,适用于温病余邪不尽,邪伏阴分,骨蒸潮热。
秦艽配络石藤
二者均有祛风胜湿,通络止痛和清热的功效。
两药配伍,常用来治疗风湿热痹,四肢拘急,麻木等。
秦艽配天麻
秦艽可以祛风胜湿,通络止痛;天麻能祛外风,通经活络。
两药相须为用,有祛风除痹,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及中风手足不遂或麻木等。
秦艽配茵陈
二药皆能清热利湿退黄疸,且茵陈为治黄疸要药。
两药相配,利湿退黄的作用更强,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大秦艽汤
药物组成:秦艽、羌活、独活、白芷、防风、细辛、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茯苓、黄芩、石膏、生地、甘草。
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养血活血。适用于风邪初中经络。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
秦艽鳖甲散
药物组成:秦艽、鳖甲、知母、当归、柴胡、地骨皮、青蒿、乌梅。
功能与主治:滋阴养血,清热除蒸。用于治疗阴亏血虚,风邪传里化热之风劳病。症见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口干咽燥,午后潮热,咳嗽,困倦。
秦艽散
药物组成:秦艽、甘草、薄荷。
功能与主治:退热除蒸。用于治疗骨蒸潮热,减食,消瘦。
秦艽天麻汤
药物组成:秦艽、天麻、羌活、陈皮、当归、川芎、桑枝、炙甘草、生姜。
功能与主治:祛风,活络,止痛。用于治疗肩背臂膀痛。
炮制
现代炮制

将原药除去杂质,切去芦头,温水泡洗后捞出,沥干余水,麻袋盖闷至药材柔软,切斜厚片,晒干。饮片近圆形斜厚片,表面棕黄色,有扭曲的纵皱纹。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秦并艽,须于脚文处认取。左文列为秦,即治疾;艽即发脚气。
凡用秦,先以布拭上黄肉毛尽,然后用还元汤浸一宿,至明出,日干用。

《中药大辞典》
秦艽:拣去杂质,除去芦头,稍浸,润透切片,晒干。
炒秦艽:取秦艽片入锅内,以文火炒至表面微有焦斑,取出放凉。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