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黄芩 [huánɡ qín]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山茶根、土金茶根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药材简介

黄芩,中药名。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黄芩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
也可入丸剂或散剂中,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9克。
外用适量,将黄芩研成粉末,调敷,或熬膏贴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用于清热燥湿时,适合生用。用于安胎时,适合炒用。用于清上焦热时,适合酒炙使用。用于止血时,适合炒炭使用。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应用
应用

1.治湿温、暑湿证,湿热阻遏气机而致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者,常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如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治湿热中阻,痞满呕吐,配黄连、干姜、半夏等,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治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配黄连、葛根等,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治湿热黄疸,可配茵陈、栀子。


2.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单用,如清金丸(《丹溪心法》);治肺热咳嗽气喘,配苦杏仁、桑白皮、苏子,如清肺汤(《万病回春》);治肺热咳嗽痰多,配法半夏,如黄芩半夏丸(《袖珍方大全》)。


3.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大黄用,如大黄汤(《圣济总录》);治其他出血证,如配地榆、槐花,用治血热便血;治崩漏,配当归,如子芩丸(《古今医鉴》)。


4.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常与黄连、黄柏、栀子配伍,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治热毒壅滞痔疮热痛,则配黄连、大黄、槐花等。


5.治血热胎动不安,可配生地黄、黄柏等药用,如保阴煎(《景岳全书》);治气虚血热胎动不安,配白术用,如芩术汤(《医学人门》);治肾虚有热胎动不安,配熟地黄、续断、人参等药用,如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

 

相关配伍
黄芩配黄连
黄芩擅于清肺火,祛上、中二焦湿热;黄连擅于泻心、胃之火,祛中焦湿热。
两药配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显著增强。适用于上、中二焦火热炽盛所致的高热头痛,目赤肿痛,齿龈肿胀,口舌生疮及湿热泄泻或痢疾。
黄芩配厚朴
黄芩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厚朴苦燥辛散,有燥湿除满,行气导滞之效。
两药配伍,辛开苦降,既能清热化湿,又能理气除胀,使热清湿除,气机调畅。适用于中焦湿热,气机不畅,脘腹胀满不舒。
黄芩配木香
黄芩味苦,善祛大肠湿热;木香味辛性温,善行脾胃、大肠之气。
两药配伍,既能清湿热而止痢,又能理气以调胃肠。适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之证。
黄芩配桑白皮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桑白皮具有清肺化痰,降气平喘的功效。
两药配伍,清肺泻热之力明显增强,共奏清热泻肺,平喘止咳之功。适用于肺热壅盛之喘咳。
黄芩配砂仁
黄芩能清热安胎,且泄热而不伤胎气;砂仁能理气安胎,且行气而不破气。
两药配伍,既能清热安胎,又能调和气机。适用于怀胎蕴热,气机不调导致的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黄芩滑石汤
药物组成:黄芩、滑石、茯苓皮、猪苓、大腹皮、白蔻仁、通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用于湿温邪在中焦,发热身痛,汗出后热退,继而又发热,渴但饮水不多,或不渴,舌苔淡黄而滑,脉缓。
半夏泻心汤
药物组成: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功能与主治: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症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葛根黄芩黄连汤
药物组成:葛根、炙甘草、黄芩、黄连。
功能与主治:解表清里。用于胁热下利,症见身热、腹泻,胸腹部烦热,口干口渴,喘时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清气化痰丸
药物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制半夏、姜汁。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理气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症见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胀满憋闷,甚则气急恶心呕吐,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炮制
现代炮制

炮制方法:
1.黄芩: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大小分档,置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蒸至“圆汽”后半小时,候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薄片。干燥。或将净黄芩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约8~12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曝晒)。
2.酒黄芩:取黄芩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干,深黄色,嗅到药物与辅料的固有香气,取出,晾凉。
每100kg黄芩片,用黄酒10kg。
3.黄芩炭:取黄芩片,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黑褐色,内部深黄色,取出,摊开晾凉。


炮制作用:
1.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能。黄芩蒸或沸水煮的目的是灭活酶,防止苷类成分分解,以保存药效,又能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生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力强,用于热病,湿温,黄疸,泻痢,乳痈发背。
2.酒黄芩: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泻。
3.黄芩炭:以清热止血为主,用于崩漏下血,吐血衄血。

 

古法炮制

《中药大辞典》
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注意避免曝晒过度发红)。
酒黄芩:取黄芩片喷淋黄酒,拌匀,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黄芩100斤,用黄酒10~15斤) 炒黄芩:取黄芩片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为度,取出,放凉。
黄芩炭:取黄芩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边缘带黑色为度,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