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生姜 [Shēnɡ Jiānɡ]
始载于
《名医别录》
别名
姜皮、姜、姜根、百辣云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调和阴阳
药材简介

生姜,中药名。为姜科姜属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还可解鱼蟹毒。

用法用量
生姜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应用
应用

1.治风寒感冒,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2.治脾胃寒证,宜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药同用。若脾胃气虚者,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


3.治胃寒呕吐,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若痰饮呕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汤(《金匮要略》);若胃热呕吐者,可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呕药。


4.治肺寒咳嗽,若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每与麻黄、杏仁同用,如三拗汤(《和剂局方》)。外无表邪而痰多者,常与陈皮、半夏等药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

 

相关配伍
生姜配大枣
生姜发汗解表散寒而和胃;大枣益气和中可以补脾。
二者配伍,有养脾胃、和营卫的作用。入解表药中,能解表散风而调和营卫;入健脾理气药中,有调补脾胃的作用。二者相配是治疗体虚外感风寒或脾胃内伤的常用药对。
生姜配竹茹
生姜善于温中止呕;竹茹善于清热止呕。
二者配伍,降逆止呕的作用更显著,且温清相制,使温而不燥,清而不峻,有降逆和胃之功,而无偏寒偏热之弊。凡胃气上逆之呕恶哕逆,皆可配用。偏热者,加黄连、芦根、枇杷叶;偏寒者,加白豆蔻、陈皮、半夏。
生姜汁配竹沥汁
生姜汁善于和中宣散豁痰,并可制竹沥寒凉的偏性;竹沥善于清热豁痰,定惊通络。
二者配伍,祛痰通络的作用显著,常用于治痰热咳喘、头痛、中风失语、肢体麻木等。
生姜汁配白蜜
生姜汁辛散,化痰散结止呕;白蜜滋润,养阴润燥通便。
二者配伍,辛开与润降并用,相辅相成,共同起到辛润开结通降的作用,常用于治噎嗝见有胸脘痞塞、呕吐痰涎、大便干结的情况。
生姜汁配萝卜汁
生姜汁辛散,化痰散结,和胃止呕;萝卜汁理气宽胸快膈。
二者配伍,有化痰散结、降气和胃的作用,常用治咳喘痰多纳呆者。
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与主治: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小半夏汤
药物组成:半夏、生姜。
功能与主治:化痰散饮,和胃降逆。适用于痰饮呕吐,症见呕吐痰涎,口不渴,或干呕呃逆,谷不得下,小便自利,舌苔白滑。
生姜泻心汤
药物组成:生姜、炙甘草、人参、干姜、黄芩、半夏、黄连、大枣。
功能与主治:和胃消痞,宣散水气。适用于水热互结痞证,症见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者。
二陈汤
药物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适用于湿痰证,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炮制
现代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用时切厚片。

 

古法炮制

《中药大辞典》
生姜:拣去杂质,洗净泥土,用时切片。
鲜姜粉:取鲜生姜,洗净,捣烂,压榨取汁,静置,分取沉淀的粉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煨姜:取净生姜,用纸六,七层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纸色焦黄,去纸用。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