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夏枯草 [xià kū cǎo]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等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药材简介

夏枯草,中药名。为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用法用量
夏枯草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
或熬膏服用。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螺内酯、氨苯蝶啶等保钾排钠药合用,易致高钾血症。
2.夏枯草富含钾离子,不宜与钾盐配用,以避免出现血钾过高的危险。

应用
应用

1.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配桑叶、菊花、决明子等;用于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配当归、枸杞子。亦可配香附、甘草,如夏枯草散(《张氏医通》)。


2.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配贝母、香附等,如夏枯草汤(《外科正宗》);治瘿瘤,常配昆布、玄参等,如夏枯草膏(《医宗金鉴》)。


3.治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本草汇言》)。治热毒疮疡,可配金银花,如化毒丹(《青囊秘传》)。

 

相关配伍
夏枯草配石决明
夏枯草味苦性寒,擅于清肝泻火明目;石决明味咸性寒,质地重,擅于抑制肝的阳气太过旺盛,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两药配伍使用,可以增强平肝清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肝的阳气偏旺或肝火过旺,侵犯头面部引起的头晕目眩,目赤肿痛等证。
夏枯草配浙贝母
夏枯草辛散苦泄,擅于消散痰火郁结;浙贝母苦寒清热,擅于清热化痰,消散结块。两药配伍使用,可以加强清热化痰散结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痰火郁结引起的瘰疬,瘿瘤 。
夏枯草汤
药物组成:夏枯草、当归、白术、茯苓、桔梗、陈皮、地黄、柴胡、甘草、贝母、香附、白芍、白芷、红花。
功能与主治:清肝泻火,化痰散结。用于治疗肝的阳气郁结,进而化为火邪,痰火凝聚引起的瘰疬 。
夏枯草膏
药物组成:夏枯草。
功能与主治:清火,散结,消肿。用于火热内蕴引起的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病见上述证候者。
明珠口服液
药物组成:制何首乌、枸杞子、益母草、当归、白芍、赤芍、红花、决明子、珍珠母、夏枯草、菊花、车前子、茯苓、冬瓜子、甘草。
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养血活血,渗湿明目。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视力下降,眼睛外观正常,但自我感觉眼前有带色阴影遮挡,视物不清,视物变形;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见上述证候者。
清脑降压片
药物组成:黄芩、夏枯草、决明子、槐米、钩藤、煅磁石、珍珠母、牛膝、地黄、当归、丹参、地龙、水蛭。
功能与主治:平肝潜阳。用于肝的阳气偏旺引起的头晕、头痛、颈项连及背部肌肉僵硬拘紧、血压偏髙。
消瘿丸
药物组成:昆布、海藻、蛤壳、浙贝母、夏枯草、陈皮、槟榔、桔梗。
功能与主治:散结消瘿。用于痰火郁结引起的瘿瘤初起;单纯型地方性甲状腺肿见上述证候者。
乳康片
药物组成:夏枯草、丹参、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玄参、牡蛎、浙贝母、瓜蒌、海藻、黄芪、白术、炒鸡内金、天冬。
功能与主治:舒肝活血,祛痰软坚。用于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引起的乳癖,症见乳房肿块或结节、数目不等、大小形态不一、质地软或中等硬、或经前胀痛;乳腺增生病见上述证候者 。
炮制
现代炮制

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古法炮制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