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菊花 [jú huā]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日精、女华、延年、隐逸花、家菊
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药材简介

菊花,中药名。为菊科菊属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风实证,目赤昏花,疮痈肿毒。初放时采。

用法用量

菊花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
可以入丸散剂或者代茶饮。
外用时适量,煎出汤熏洗或捣烂后外敷。
黄菊花一般用于治疗外感风热,白菊花多用于清肝明目。
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应用
应用

1.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并常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饮(《温病条辨》)。


2.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每与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可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肝热、息肝风药同用,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3.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治疗前者常与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热明目药配伍,治疗后者可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如杞菊地黄丸(《医级》)。


4.治疮痈肿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揣摩有得集》)。

 

相关配伍

菊花配川芎、生石膏
菊花、川芎能祛风止痛。菊花擅长清肝热,是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的良药;川芎活血化瘀力强;生石膏善清泄上焦气分邪热。
三药配伍应用,清热祛风止痛力强,适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扰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诸证。
菊花配金银花
菊花、金银花都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两药合用,可以增强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疔疮肿毒等病症。
菊花配黑芝麻
菊花能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黑芝麻擅长补肝肾、滋阴血。
两药合用,菊花清肝,黑芝麻滋补,能够标本兼顾,滋阴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等症状。
菊花配天麻
菊花与天麻都可以平抑肝阳,菊花擅于清肝热;天麻能息风止痉。
两药合用,可以平抑肝阳的,可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
菊花配僵蚕
菊花擅长疏散风热,还可以清热;僵蚕能祛风散热、化痰散结。
两药合用,可以疏风散热、消肿散结,适用于风热上攻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状。
桑菊饮
药物组成:菊花、桑叶、连翘、薄荷、苦桔梗、芦根、甘草。
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所致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病症。
羚角钩藤汤
药物组成:羚羊角片、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白芍、甘草、淡竹茹。
功能与主治:凉肝息风、增液舒筋。适用于热盛动风所致的高热不退、手足抽搐、高热痉厥、神志不清等病症;还可用于肝热上攻所致的头晕胀痛、耳鸣心悸等病症。
杞菊地黄丸
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枸杞子、菊花。
功能与主治:滋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病症。
甘菊汤
药物组成:菊花、金银花、生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所致的疔毒等病症。

炮制
现代炮制

拣去杂草,阴干、生晒。

 

古法炮制

《中药大辞典》
菊花:拣净叶梗、花柄及泥屑杂质。
菊花炭:取拣净的菊花,置锅内炒至焦褐黄色,但须存性,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