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野菊花 [yě jú huā]
始载于
《本草正》
别名
野黄菊花、苦薏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药材简介

野菊花,中药名。为菊科菊属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痈疽疔疖,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初放时采。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应用
应用

1.治热毒蕴结,疔疖丹毒,痈疽疮疡,咽喉肿痛,均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2.治疗风火上攻之目赤肿痛,常与金银花、密蒙花、夏枯草等同用;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眩晕,可与决明子同用。

 

相关配伍

1.痈肿疗毒、咽喉肿痛、风火赤眼本品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治疮毒可单用,内服或捣鲜品敷患处,或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银花等同用;治目赤肿痛,常与夏枯草、桑叶、蝉衣等同用。


2.皮肤瘙痒本品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内服并煎汤外洗,可用于皮肤瘙痒症,常配伍防风、牛蒡子等同用。

炮制
现代炮制

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本品呈类球形,直径0.3-25px,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浅棕色,通常被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至棕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古法炮制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