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大枣 [dà zǎo]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干枣、美枣,良枣,红枣。
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心经。
功效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药材简介

大枣,中药名。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枣的成熟果实。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主治脾虚证,脏躁,失眠证。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宜剪破入煎。

注意事项

凡湿盛、痰凝、食滞、虫积及齿病者,慎服或禁服。

应用
应用

1.治脾气虚弱,消瘦、倦怠乏力、便溏等症。单用有效。若气虚乏力较甚,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配伍。


2.治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躁的要药。单用有效,如《证治准绳》治脏躁自悲自哭自笑,以红枣烧存性,米饮调下。因其证多与心阴不足,心火亢盛有关,且往往心气亦不足,故常与浮小麦、甘草配伍,如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3.《千金方》用本品治疗虚劳烦闷不得眠者。4、十枣汤(《伤寒论》),用本品以缓和甘遂、大戟、芫花的烈性与毒性。

 

相关配伍

1.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白术四两,干姜二两。鸡内金二两,熟枣肉半斤。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益脾饼)


2.治反胃吐食:大枣一枚(去核),班蝥一枚(去头翅)入内喂热,去蝥,空心食之,白汤下。(《纲目》)


3.补气:大南枣十枚,蒸软去核,配人参一钱,布包,藏饭锅内蒸烂,捣匀为丸,如弹子大,收贮用之。(《醒园录》枣参丸)


4.治中风惊恐虚悸,四肢沉重:大枣七枚(去核),青粱粟米二合。上二味以水三升半,先煮枣取一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圣济总录》补益大枣粥)


5.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大枣十枚,甘草三两,小麦一升。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6.治咳:杏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熬),豉一百枚(熬令干),干枣四十枚(去核)。上三味台捣如泥,丸如杏核,含咽令尽。日七、八度,尽,更作。(盂诜《必效方》)


7.治悬饮: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渣,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平日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利之后,糜粥自养。(《金匮要略》十枣汤)


8.治虚劳烦闷不得眠:大枣二十枚,葱白七茎。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去滓顿服。(《千金方》)


9.治肺疽吐血并妄行:红枣(和核烧存性)、百药煎(煅)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三因方》二灰散)


10.治卒急心痛:乌梅一个,枣二个,杏仁七个。一处捣,男用酒、女用醋送下。(《海上方》)


11.治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红枣,每天吃三次,每次10只,至紫瘢全部消退为止。一般每人约需红枣一至二斤。(《上海中医药》(4):22,1962)


12.治走马牙疳:枣(去核、包信石,烧)、黄柏。同为末,布患处。(《海上方》)


13.治诸疮久不瘥:枣膏三升,水三斗,煮取一斗半,数洗取愈。(《千金方》》


14.治风沿烂眼:大黑枣二十个(去核),明矾末五分,和枣肉捣成膏,湿纸包,火内煨二刻,取出,去纸,水二碗,将枣膏煎汤,去渣,将汤洗眼。(《本草汇言》眼科方)

炮制
现代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破开或去核。

 

古法炮制

《长沙药解》黄元御
新制大枣法:选坚实肥大者,煮去苦水,换水煮烂,去皮核,净肉半斤,加生姜汁八两,入原汤煮化,连汁晒干。

《中国药典》
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破开或去核。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