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大黄 [dà huáng]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牛舌、锦纹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药材简介

大黄,中药名。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主治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诸证,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用法用量
大黄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5克。外用适量,一般是研末敷于患处。
生大黄泻下力较强,用于泻下宜生用,或用开水泡服,入汤剂不宜久煎,久煎则泻下力减弱。活血宜酒炙用;止血多炒炭用。
酒大黄擅长清上焦血分热毒,可以用于治疗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熟大黄泻下力缓,减轻了腹痛的副作用,增强了活血祛瘀、泻火解毒的功用,用于治疗瘀血证及火毒疮疡。
大黄炭可以凉血化瘀止血,用于治疗血热有瘀出血证。
醋大黄的泻下作用减弱,其功效以消积化瘀为主,用于治疗食物消化不良而停积在胃里所致的胀满不舒,产后瘀停,妇女下腹部有结块等。
清宁片(大黄的炮制品,详见炮制方法部分)的泻下作用缓和,具有缓泻的作用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用于治疗饮食停滞,口燥舌干,大便秘结之年老、体弱者及久病患者。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

2.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

3.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

应用
应用

1.治阳明腑实证,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伤寒论》)。


2.治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


3.治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药,方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如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方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4.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常与黄连、黄芩同用,如泻心汤(《金匮要略》)。


5.治上消化道出血,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有较好疗效。


6.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7.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


8.治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9.治乳痈,可用与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妇人良方》)。


10.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太平圣惠方》)。


11.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12.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


13.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14.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15.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16、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相关配伍
大黄配附子
大黄能够泻下通便,可用清泻胃肠道实邪与积滞;附子味辛性热,可以温里散寒,止寒凝腹胁疼痛。
两者配伍使用,既可用泻下结滞,也可有温里散寒,因此擅长治疗寒实积滞所致的便秘腹痛。
大黄配枳实
大黄擅长泻下通滞除有形之积滞,枳实擅长破气除痞消无形之积滞。
两者配伍使用,相辅相成,其泻下通肠之力峻猛,常用于治疗肠胃积滞所致的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大黄配地榆炭
大黄可以清热凉血解毒,地榆能够炭凉血止血,收敛疮口,促进疮口愈合。
二药配伍使用,共同发挥凉血解毒,敛疮生肌的功效,研细末外敷还可以用于治疗烧烫伤。
大黄配生地黄
大黄既可泻下通便,又可清热凉血止血,兼祛瘀而止血不留瘀;生地黄既可养阴生津,润肠通便,又可清热凉血以止血。
两药配伍使用,可以达到通便、止血的功用,用于治疗肠燥便秘或血热出血证。
大黄配牡丹皮
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祛瘀通肠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两药配伍使用,可以达到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肠痈腹痛初期。
大承气汤
药物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能与主治:峻下热结。适用于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症状可见大便不通,频频放屁,胃脘和腹部胀满不适,腹痛拒绝按,按之则硬,下午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手足出汗多且汗出不止。
大黄牡丹汤
药物组成:大黄、牡丹、桃仁、瓜子、芒硝。
功能与主治: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右下腹疼痛拒绝按压,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块,或时时发热,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怕冷。
温脾汤
药物组成: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功能与主治:攻下寒积,温补脾阳。主治寒积腹痛。症状可见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舌苔白,口不渴。
桃核承气汤
药物组成:大黄、桃仁、桂枝、甘草、芒硝。
功能与主治:破下瘀血。主治下焦蓄血证。症状可见小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胡言乱语、烦躁,精神状态表现为狂躁,到了夜晚就发热;以及血瘀导致经闭,痛经。
炮制
现代炮制

炮制方法:
1.大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捞出,淋润至软后,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
2.酒大黄: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黄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色泽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黄酒10kg。
3.熟大黄: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黄酒被吸尽,装入炖药罐内或适宜蒸制容器内,密闭,隔水炖或蒸至大黄内外均呈焦黑色时,取出,干燥。
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黄酒30kg。
4.大黄炭:取大黄片或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呈焦黑色时,取出,晾凉。
5.醋大黄:取大黄片或块,用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米醋15kg。

6.清宁片:取大黄片或块,置煮制容器内,加水超过药面,用武火加热,煮烂时,加入黄酒(100:30)搅拌,再煮成泥状,取出晒干,粉碎,过100目筛,取细粉,再与黄酒、熟蜜混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蒸至透,取出揉匀,搓成直径约14mm的圆条,于50℃~55℃低温干燥,烘至七成干时,装入容器内,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摸有挺劲,取出,切厚片,晾干。筛去碎屑。 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黄酒75kg,熟蜜40kg。

 

炮制作用:

1.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能。

2.酒炙大黄:其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3.熟大黄:经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并能增强活血祛瘀之功。

4.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用于血热有瘀出血。

5.醋大黄:泻下作用减弱,以消积化瘀为主,用于食积痞满,产后瘀停,癥瘕癖积。

6.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用于饮食停滞,口燥舌干,大便秘结之年老、体弱者及久病患者,可单用。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细切,内容如水旋斑,紧重。剉,蒸,从巳至未,晒干。又洒腊水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擘,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为妙。

《长沙药解》黄元御
酒浸用。 《中药大辞典》
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
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
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
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山晒干。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