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白扁豆 [bái biǎn dòu]
始载于
《名医别录》
别名
藊豆、白藊豆、南扁豆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药材简介

白扁豆,为豆科扁豆属植物植物扁豆的种子。具有补脾止泻,消暑化湿,和中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虚泄泻,湿浊带下,暑湿吐泻,酒毒伤胃或鱼蟹中毒等。

用法用量
白扁豆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
干品研末,入丸、散,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0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用于和中消暑时,适合生用。用于健脾化湿、止泻止带时,适合炒用。
注意事项

阴寒内盛者忌用。

应用
应用

1.治疗儿童铅吸收:以党参、黄芪、陈皮、茯苓、白扁豆、当归、白术、麦芽等药物组方参芪散Ⅱ号,治疗铅吸收患儿有效。


2.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性神经病: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泼尼松、维生素B1胞二磷胆碱等),同时加服中药参苓白术散并针刺、按摩,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性神经病有效。


3.对实体瘤白血病在联合化疗中的减毒作用:滋阳回生丹胶囊由白扁豆、白术、党参、甘草、黄芪等组成,具有对实体瘤白血病在联合化疗中的减毒作用。


4.此外,尚有用扁豆治疗阿尔采默病、慢性胃炎、糖尿病等报道。

 

相关配伍
白扁豆配藿香
白扁豆健脾、和中、化湿;藿香化湿、解表、止呕。
两药配伍,能够增强解暑、和中、化湿的作用,适用于夏季感受暑邪所导致的呕吐、腹泻等。
白扁豆配香薷
白扁豆味甘性温,擅长补脾和胃,芳香化湿消暑;香薷味辛性温,善擅长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两药配伍,可增强化湿解暑的作用,适用于暑季寒气伤及肌表,暑湿伤及体内导致的发热、怕冷,自觉头重、身体疲倦乏力,腹胀、呕吐、泄泻等。
白扁豆配山药
白扁豆健脾、和中、化湿;山药善长补脾益阴。
两药配伍,可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及妇女白带过多等。
白扁豆配白术
白扁豆擅长健脾养胃,化湿和中;白术善长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两药配伍,可增强健脾除湿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湿气过多导致的进食量小、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
白扁豆配苍术
白扁豆擅长健脾化湿;苍术善长燥湿健脾。
两药配伍,可增强燥湿健脾,止带的作用,适用于妇女脾胃虚弱、湿气过多导致的白带清稀量多,身体疲倦、乏力等。
香薷散
药物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功能与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适用于阴暑,表现为怕冷、发热,自觉头重、身体疼痛,无汗,腹痛、呕吐、腹泻,胸闷腹胀。
参苓白术散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扁豆、山药、甘草。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渗湿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进食量小、大便稀不成形,或者伴有呕吐、腹泻,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消瘦。
四正丸
药物组成:广藿香、香薷、紫苏叶、白芷、厚朴(姜制)、白扁豆(去皮)、木瓜、大腹皮、茯苓、槟榔、白术(麸炒)、檀香、桔梗、枳壳(麸炒)、法半夏、陈皮、山楂(炒)、六神曲(麸炒)、麦芽(炒)、甘草。
功能与主治:祛暑解表,化湿止泻。用于肌表感风寒邪气,体内湿邪凝滞,表现为头晕身重,怕冷、发热,恶心呕吐,饮食无味,腹胀泄泻。
炮制
现代炮制

白扁豆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古法炮制

《中药大辞典》
白扁豆: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白扁豆: 取净白扁豆,炒至微黄色,用时捣碎。
扁豆仁:取净白扁豆,置沸水中煮至皮微鼓起和松软,捞出,倒入凉水,搓去皮,晒干,捣碎用;或炒黄用。(皮晒干即为扁豆皮)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