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肉豆蔻 [ròu dòu kòu]
始载于
《药性论》
别名
迦拘勒、肉蔻、肉果、顶头肉、玉果、扎地、麻尖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药材简介

肉豆蔻,中药名。为肉豆蔻科肉豆蔻属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种仁。具有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寒,久泻久痢,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

用法用量

肉豆蔻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
入丸、散,每次1.5~3克。
肉豆蔻未经炮制去油,或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所以此药一般不用生品。
温中止泻、涩肠止泻应该放在火灰里慢慢烤熟后去油使用;入药应该将药物包裹后放火中烤熟后去油使用。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1.湿热泻痢及胃热疼痛者忌用。

2.生品含大量油质,性烈易滑肠,故入药一般煨制后用,可增强温中止泻功能。

应用
应用

1.肉豆蔻散(《圣济总录》)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去壳,为末)30克,生姜汁2合,白面60克。上3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4克。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


2.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肾俱虚所致的虚泻,冷痢:煨肉豆蔻、罂 粟壳(蜜炙)、煨诃子肉各4.5克,白芍、白术、当归各15克,党参、炙甘草各8克,肉桂、木香各3克。研为粗末,每服6克,加生姜2片,大枣1枚,水煎服。

 

相关配伍

肉豆蔻配补骨脂
肉豆蔻温中散寒、行气消胀、涩肠止泻;补骨脂补肾壮阳、补火暖土、补脾止泻。肉豆蔻以温补中焦脾胃为主要功效,补骨脂补养肾脏为主要功效。
二药配伍使用,脾肾双补,温中焦脾土、运脾阳,而达到止泻的效果;补肾阳、温下元,以除人体下焦的阴寒邪气,可用治脾肾阳虚、虚冷泄泻、日久不愈及黎明时泄泻等。
肉豆蔻配诃子
肉豆蔻辛温,善于温中行气,涩肠止泻;诃子苦酸而涩,善于涩肠止泻固脱。
两药合用,既能行散滞留在人体内的邪气,又能固肠止泻,常用于治疗长时间腹泻的人。
肉豆蔻散子
药物组成:肉豆蔻、干姜、白术、诃黎勒、荜茇、木香、陈橘皮。
功能与主治:温中燥湿,理气止泻。适用于因长时间受冷导致的泄痢、腹胁部自觉胀满、食物不消化。
小儿止泻安颗粒
药物组成:茯苓、陈皮、木香(煨)、砂仁、肉豆蔻(煨)、赤石脂(煅)、伏龙肝。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固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可见大便不成形、食量减少、倦怠;小儿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脾胃虚寒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食欲不振
肉豆蔻3克,粳米30克,姜片5克。
先将粳米熬粥,开锅10分钟左右加入肉豆蔻末和姜片同煮成粥食即可。
泄泻(脾肾虚寒型)
猪肚120克,肉豆蔻(煨制去油)12克,补骨脂15克,五味子12克,红枣8枚。
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慢炖1小时,调味食用。
冷痢腹痛,不能食者
肉豆蔻3克(去皮)。
用醋和面裹好后放火中烤熟,捣成末状,和粥饮一同服下。

炮制
现代炮制

麸煨肉豆蔻:取净肉豆蔻,加入麸皮,麸煨温度150~160℃,约15分钟,至麸皮呈焦黄色,肉豆蔻呈棕褐色,裹面有裂隙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用时捣碎。每100kg肉豆蔻,用麸皮40kg。本品形如肉豆蔻,表面为棕褐色,有裂隙。气香,味辛。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须以糯米作粉,使热汤搜裹豆蔻,于煻灰中炮,待米团子焦黄熟,然后出,去米,其中有子,取用。
勿令犯铜。

《玉楸药解》黄元御
面包,煨研,去油,汤冲。
肉蔻辛香,颇动恶心,服之欲呕。宜蜜小丸,烘干,汤送。

《中药大辞典》
煨肉豆蔻:洗净,取白面加水揉和包裹。另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将包好的肉豆蔻倒入,拌炒至外面的面呈焦黄色取出,除去面皮,乘热切片。一法将原药用清水略淘捞起,放在箩内润12小时后,用麸皮置锅内加热炒至老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乘热切片。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