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枸杞子 [Góu Qǐ Zǐ]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苟起子、甜菜子、杞子、红青椒等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药材简介

枸杞子,中药名。为茄科枸杞属植物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主治肝肾阴虚及早衰证。

用法用量
枸杞子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5克。
枸杞子可以生食,也可以入丸、散、膏、酒剂。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脾虚便溏者慎服。

应用
应用

1.治肝肾不足,眼生花歧视,或干涩眼痛: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茯苓、山药、丹皮、泽泻。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二、三钱,温水下。(《医级》杞菊地黄丸)


2.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瞻视不明,茫茫漠漠,常见黑花,多有冷泪:枸杞子三两,巴戟(去心)一两,甘菊(拣)四两,苁蓉(酒浸,去皮,炒,切,焙)二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服。(《局方》菊睛丸)


3.治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精:甘州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分,四两用蜀椒一两炒,四两用小茴香一两炒,四两用脂麻一两炒,四两用川楝肉炒,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一两。为末,炼丸,如梧子大。日服五七十丸。


4.治痹证属风湿:枸杞子一斤,真汉防己四两(俱用酒拌炒),真羌、独活各一两,川牛膝、木瓜各五钱。俱微炒,研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钱,白汤下。(《圣惠方》)

5.治虚劳烦渴不止:枸杞子(酒拌微炒)八两,地骨皮(微炒)十两,共研为末;麦门冬(去心)、熟地黄各四两,酒煮捣膏,和前药共为丸,梧子大。每早晚各服四钱,白酒下。(《千金要方》)

 

相关配伍
枸杞子配熟地黄
枸杞子擅长滋补肾阴,益肾填精;熟地黄擅长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两药配伍,可增强滋补肾阴、益精填髓的作用,适用于肾阴不足、精衰血少引起的腰膝酸软,面容憔悴,阳痿遗精等。
枸杞子配何首乌
枸杞子擅长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何首乌擅长补益精血,固肾乌发。
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须发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损引起的早衰诸证,如目暗不明、视物昏花、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夜尿频多等。
枸杞子配当归
枸杞子既可以补肝肾之阴,又可以养血;当归具有补血和血的作用。
两药配伍,共同发挥补血养血的作用,适用于产后风虚劳损,四肢疼痛,心烦,不想吃饭等。
枸杞子配菊花
枸杞子甘平,可以益精明目;菊花可以清肝、平肝明目。
两药配伍,具有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视物昏花。
杞菊地黄丸
药物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功能与主治:滋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证,常见表现为两眼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一贯煎
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功能与主治:滋阴疏肝。适用于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常见表现为胸脘胁痛,反酸水,口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也可以治疗疝气瘕聚。
右归饮
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药(炒)、枸杞子、山茱萸、炙甘草、肉桂、杜仲、制附子。
功能与主治:温补肾阳,填精补血。适用于肾阳不足证,常见表现为胆气虚而胆小怕惊,神疲乏力,腰部酸困,手足不温,阳痿遗精,大便不成形,小便频多,舌淡苔薄等;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暖肝煎
药物组成: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
功能与主治:温补肝肾,行气止痛。适用于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常见表现为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气痛,怕冷喜暖,舌淡苔白等。
炮制
现代炮制

净制簸去杂质,摘去残留梗和蒂(《中国药典》1963年版)。

炮制

1.炒制

单炒取净品,用文火清炒至有焦斑点(《汇典》)。

菟丝炒取净杞子,用菟丝子拌炒至鼓起,筛去菟丝子(《上海》)。

2.盐制

取生杞子,加食盐少许,拌炒至鼓起,筛去盐(《汇典》)。

先将食盐用微火炒热,再加入枸杞子炒至黄色发胀时,筛去盐即可,每枸杞子1.5kg,用食盐1kg(《集成》)。

3.酒制

取净枸杞子,以5%黄酒拌匀,吸干,照蒸法蒸至呈深褐色,取出晾干(《福建》)。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根,掘得后,使东流水浸,以物刷上土,了,然后待干,破去心,用熟甘草汤浸一宿,然后焙干用。其根若似物命形状者上。春食叶,夏食子,秋、冬食根并子也。

 

《中药大辞典》

簸净杂质,摘去残留的梗和蒂。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