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地龙 [dì lónɡ]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蚯蚓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药材简介

地龙,中药名。为钜蚓科环毛蚓属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全体。具有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降压的功效。主治高热惊痫,癫狂;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肺热哮喘;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眩晕,头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

用法用量
地龙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
可以入丸、散剂。研末吞服,每次1~2克。
本品味腥,内服容易引起呕吐,配少量陈皮一起煎煮,或炒香之后研末装胶囊服用,可减少此反应。
鲜地龙用量为10~20克。
外用适量,可以将鲜地龙捣烂取汁涂抹或外敷,研末外撒或调匀后涂于患处。
本品多饭后服用,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0.5-1小时,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或无实热者忌用。

应用
应用

1.治疗烧伤:地龙浸出液治疗烧伤有效。

 

2.治疗溃疡:地龙蜂蜜液治疗下肢溃疡有效。

 

3.临床上还有用地龙治疗老年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硬皮病、癌症、荨麻疹、红斑性皮肤病等的报道。

 

相关配伍
地龙配天麻
地龙味咸,性寒,可以凉肝定惊(清肝热,安定惊恐),息风止痉(平息肝风,缓解痉挛);天麻味甘,性平,主入肝经,可以息风止痉,平抑肝阳(抑制亢盛的肝阳)。
二者配伍,可增强平肝息风,凉肝定惊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肝经热盛,引动内风导致的痫证、惊风,症见神昏、抽搐、惊厥等。
还可治疗肝阳上亢(肝阳偏旺)或肝火上炎(肝火炽盛,上扰头目)引起的头痛,眩晕等。
地龙配夏枯草
地龙味咸,性寒,入肝经,能清热凉肝,息风定惊;夏枯草味苦,性寒,入肝经,能清泄肝火,还可以平定和抑制过于旺盛的肝阳。
二者配伍,可增强清肝泄火,平降肝阳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
地龙配附子
地龙的药性走窜,擅于通经活络;附子可以散阴寒,通利关节,祛风除湿。
二者配伍,可以祛风通络,除湿止痛,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症见肢体麻木疼痛,身体难以转动,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等。
地龙散
药物组成:地龙、穿山甲、朱砂、紫草。
功能与主治:祛风止痒。适用于治疗小儿风热隐疹,发热,怕冷,耳尖及手足发冷。
小金丹
药物组成: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没药、归身、乳香、麝香、墨炭。
功能与主治:化痰除湿,祛瘀通络。
适用于治疗寒湿痰瘀引起的流注(相当于发生在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脓肿),痰核(相当于体表局限性包块),瘰疬(相当于颈部淋巴结结核),乳岩(相当于乳腺癌),横痃(相当于性病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炎),贴骨疽(相当于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等病,初起肤色不变,肿硬而疼痛者。
补阳还五汤
药物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功能与主治:补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引起的中风,症见半身不遂,舌头发硬,吐字不清,流口水,小便次数增多或遗尿失禁,舌体颜色暗淡,舌苔白,脉像缓慢而无力。
清肺消炎丸
药物组成:麻黄、石膏、地龙、炒苦杏仁、葶苈子、牛蒡子、人工牛黄、羚羊角。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治疗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消栓口服液
药物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功能与主治:补气,活血,通络。用于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头发硬,吐字不清,气短乏力,面色白而无光泽;缺血性中风见上述证候者。
炮制
现代炮制

炮制方法:

1.地龙: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筛去碎屑。沪地龙,碾碎,筛去土。

2.酒地龙:取净地龙段,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呈棕色时,取出晾凉。 每100kg地龙段,用黄酒12.5kg。

炮制作用:

1.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息风止痉,祛热定惊,平喘,通络,利尿的功能。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小便不通,肿毒疔疮及高热惊风,肝阳头痛,中风偏瘫,痰鸣喘息,尿少水肿。

2.酒地龙:利于粉碎和解腥矫味,便于内服外用,又可增强通经活络作用,用于偏正头痛,寒湿痹痛,骨折肿痛。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收得后,用糯米水浸一宿,至明漉出,以无灰酒浸一日,至夜漉出,焙令干后,细切。取蜀椒、并糯米及切了蚯蚓三件同熬之,待糯米熟,去米、椒了,拣净用之。 凡修事二两,使米一分、椒一分为准。 《中药大辞典》 拣去杂质,用水漂净,及时捞出,晒干,切段。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