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白芷 [bái zhǐ]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川白芷、芳香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药材简介

白芷,中药名。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白芷和杭白芷的根。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疼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皮肤风湿瘙痒等。

用法用量

白芷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
白芷可入丸、散。外用时也可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捣敷。

注意事项

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应用
应用

1.治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常与防风、羌活、川芎等祛风散寒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2.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症,属外感风寒者,可单用,即都梁丸(《百一选方》);或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属外感风热者,可配伍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药。治疗风冷牙痛,可与细辛、全蝎、川芎等同用,如一捻金散(《御药院方》);治疗风热牙痛,可配伍石膏、荆芥穗等药,如风热散(《仙拈集》)。若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者,可与苍术、草乌、川芎等药同用,如神仙飞步丹(《袖珍方》)。


3.治鼻渊,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前额疼痛,每与苍耳子、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同用,如苍耳子散(《济生方》)。


4.治疗寒湿下注,白带过多者,可与鹿角霜、白术、山药等温阳散寒、健脾除湿药同用;若湿热下注,带下黄赤者,宜与车前子、黄柏等清热利湿、燥湿药同用。


5.治疗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可收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每与金银花、当归、穿山甲等药配伍,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若脓成难溃者,常与益气补血药同用,共奏托毒排脓之功,如《外科正宗》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托里透脓散,其均与人参、黄芪、当归等药同用。

 

 

相关配伍

白芷配细辛
白芷与细辛都性辛温,均能祛风解表,散寒止痛,宜通鼻窍。
两药配伍,则药力更强,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以及鼻鼽、鼻渊、头痛、眉棱骨痛、牙痛等。
白芷配黄柏、秦皮
白芷辛温,具有燥湿止带的功效;黄柏、秦皮苦寒,擅长清热燥湿止带。
三者配伍使用,更加增强祛除湿热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导致白带色黄稠、气味异常(如秽臭等)者。
白芷配车前子
白芷气味芳香,能燥湿止带;车前子能清利下焦湿热。
两药配伍,既有芳香燥湿的功效,又可以利水渗湿,有清利湿热,化浊止带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黄稠、阴痒肿胀。
白芷配桔梗
白芷与桔梗均有排脓作用,白芷兼能消肿,桔梗兼能补益气血。
两药配伍,消肿排脓效果更好,适用于疮疡脓成而不易溃破者。
九味羌活汤
药物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功能与主治:发汗祛湿,兼清里热,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伴脖子僵硬,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
都梁丸
药物组成:白芷。
功能与主治:祛风止痛,适用于头风眩晕及妇女胎前产后,伤风头痛。
川芎茶调散
药物组成: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细辛、甘草、防风、薄荷叶。
功能与主治:疏风止痛。适用于外感风邪头痛、症见偏正头痛或头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寒发热等。
苍耳子散
药物组成:辛夷、苍耳子、白芷、薄荷。
功能与主治:散风寒,通利鼻窍。适用于治疗鼻渊,主要症状为流黄浊鼻涕,鼻塞不通。
仙方活命饮
药物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适用于热证的疮疡肿毒初起,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或身体内部觉得发热,外在却感到怕冷等。

炮制
现代炮制

除去杂质,大小分开,略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采得后,勿用四条作一处生者,此名丧公藤。兼勿用马蔺,并不入药中。
凡使,采得后,刮削上皮,细剉,用黄精亦细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两度蒸一伏时后,出,于日中晒干,去黄精用之。


《中药大辞典》
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