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蒲公英 [pú gōnɡ yīnɡ]
始载于
《新修本草》
别名
婆婆丁、华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婆婆丁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药材简介

蒲公英,中药名。为菊科蒲公英属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的功效。主治痈肿疔毒,乳痈内痈,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清肝明目。连根挖起,全株药用。

用法用量

蒲公英煎汤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0~15克,也可以捣汁或入散剂。
外用鲜品适量,可以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应用
应用

1.治乳痈肿痛,可单用本品浓煎内服,或以鲜品捣汁内服,渣敷患处,也可与全瓜蒌、金银花、牛蒡子等药同用;治疔毒肿痛,常与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药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治肠痈腹痛,常与大黄、牡丹皮、桃仁等同用;用治肺痈吐脓,常与鱼腥草、冬瓜仁、芦根等同用。本品解毒消肿散结,与板蓝根、玄参等配伍,还可用治咽喉肿痛;鲜品外敷还可用治毒蛇咬伤。

 

2.治热淋涩痛,常与白茅根、金钱草、车前子等同用,以加强利尿通淋的效果;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大黄等同用。

 

3.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可单用取汁点眼,或浓煎内服;亦可与菊花、夏枯草、黄芩等配伍使用。

 

相关配伍

蒲公英配夏枯草
两药同为寒凉的药物,均可以入肝经。蒲公英善于清热解毒、疏郁散结而消除痈肿;夏枯草善于清肝泻火而散郁结。
两药配伍,寒凉清解,可以加强清肝泻火、解毒消痈、行滞散结的功效,适用于肝经实火、热毒内蕴引起的眼红肿痛、咽喉肿痛;火热邪毒郁结引起的疔疮痈肿、颈部淋巴结结核、乳痈;肝胆热毒、湿热郁结引起的黄疸、胁肋疼痛等。
蒲公英配天花粉
蒲公英善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天花粉善于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两药配伍,可以增强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对于疮疡痈肿脓未成的可促使消散,脓已成的可溃疮排脓,适用于痈肿疮毒、乳痈、肺痈等。
蒲公英配车前草
两药均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的功效。蒲公英善于清热解毒;车前草善于利水通淋。
两药配伍,可以增强清热解毒、利水通淋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热淋涩痛。两药鲜品一起捣烂外敷,治疗痈疮肿毒等。
英藤汤
药物组成:蒲公英、忍冬藤、生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乳痈初起,肿痛未成脓者。
立消汤
药物组成:蒲公英、金银花、当归、玄参。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或生在头项,或生在手足臂腿、腰际之间、前阴肛门处,无论阴毒阳毒,未溃的可以消除,已溃的可以收敛,也可用于治疗肺痈、肠痈。
消痈散毒汤
药物组成:蒲公英、天花粉、连翘、当归、青皮、贝母、鹿角片。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乳痈初起,乳房肿胀疼痛,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乳汁分泌不畅,伴有怕冷发热,头痛,胸闷不舒,舌苔薄黄或黄腻,脉象弦数。
蒲公英汤
药物组成:蒲公英。
功能与主治:清肝明目。用于眼疾肿疼,或胬肉遮睛,或赤脉络目,或眼睛胀疼,或眼疼连脑,或怕光多泪等一切虚火实热证。
热炎宁颗粒(片)
药物组成:蒲公英、虎杖、北败酱、半枝莲。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内郁化火引起的风热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苦咽干、咳嗽痰黄、尿黄便结;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单纯性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炮制
现代炮制

净制除去杂质,洗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切段,晒干(《中国药典》1995年版)。

 

古法炮制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