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白蔹 [bái liǎn]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菟核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药材简介

白蔹,中药名。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的功效。主治疮痈肿毒,瘰疬痰核,水火烫伤,手足皲裂。

用法用量
白蔹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
外用适量,研成极细粉末撒或调涂、敷在患处,或煎汤洗。
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禁服。孕妇慎服。反乌头。

应用
应用

1.治热毒壅聚,痈疮初起,红肿硬痛者,可单用为末水调涂敷患处,或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同煎内服,以消肿散结;若疮痈脓成不溃者,亦可与苦参、天南星、皂角等制作膏药外贴,可促使其溃破排脓;若疮疡溃后不敛,可与白及、络石藤共研细末,干撒疮口,以生肌敛疮,如白蔹散(《鸡峰普济方》)。治痰火郁结,痰核瘰疬,常与玄参、赤芍、大黄等研末醋调,外敷患处,如白蔹散(《圣惠方》);或与黄连、胡粉研末,油脂调敷患处,如白蔹膏(《刘涓子鬼遗方》)。


2.治水火烫伤,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备急方》);亦可与地榆等份为末外用。若与白及、大黄、冰片配伍,还可用于手足皲裂。


3.治血热之咯血、吐血,常与生地黄或阿胶同用;单用捣烂外敷还可用于扭挫伤痛等。

 

相关配伍
白蔹配白及
白蔹擅长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白及擅长收敛止血、生肌敛疮。
两药配伍,增强清热解毒、生肌敛疮的功效。适用于疮疡破溃后伤口迟迟不愈以及手足皲裂引起的疼痛。
白蔹配玄参
白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玄参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两药配伍,增强泻火解毒、软坚散结的功效。适用于痰火郁结引起的瘰疬痰核、有肿硬疼痛的感觉。
白蔹配地榆
白蔹清热解毒、敛疮生肌;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两药配伍,增强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生肌敛疮的功效,适用于烧烫伤及疮疡溃烂。
白蔹散(《圣惠方》)
药物组成:白蔹、甘草、玄参、木香、赤芍药、川大黄。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颈部或腋下的淋巴结结核、肿块发热。
白蔹散(《鸡峰普济方》)
药物组成:白蔹、白及、络石藤。
功能与主治:解毒生肌敛疮。适用于疮口迟迟不愈合。
白蔹膏
药物组成:白蔹、黄连、生胡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适用于夏季或湿热环境引起的痱子、颈项或腋窝的淋巴结结核。
拔毒膏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大黄、栀子、黄芩、黄柏、木鳖子、蜈蚣、穿山甲、当归、川芎、赤芍、乳香、没药、血竭、儿茶、轻粉、红粉、樟脑、苍术、白芷、白蔹、玄参、地黄、桔梗、蓖麻子。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热毒瘀滞肌肤引起的疮疡,症见肌肤红、肿、热、痛,或已经成脓。
京万红
药物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地榆、槐米、半边莲、金银花、紫草、苦参、胡黄连、白蔹、地黄、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血竭、赤芍、木鳖子、土鳖虫、穿山甲、乳香、没药、木瓜、罂粟壳、五倍子、乌梅、棕榈、血余炭、白芷、苍术、冰片。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用于水、火、电灼烫伤、疮疡肿痛、皮肤损伤、创伤面溃烂。
炮制
现代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古法炮制

《中国药典》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