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苦参 [kǔ shēn]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地槐、好汉枝、山槐子、野槐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药材简介

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苦参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4.5~9克。
苦参可入丸、散。外用时适量,煎汤洗患处,或者研末外敷。
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1,7]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

应用
应用

1.治胃肠湿热所致泄泻、痢疾,可单用,如《仁存堂经验方》以本品制丸服,治血痢不止;或配木香用,如香参丸(《奇方类编》);治湿热便血、痔漏出血,可配生地黄用,如苦参地黄丸(《外科大成》);若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可配龙胆、牛胆汁等。

 

2.治湿热带下、阴肿阴痒,可配蛇床子、鹤虱等药用,如榻痒汤(《外科正宗》);若治湿疹、湿疮,单用煎水外洗有效,或配黄柏、蛇床子煎水外洗;治皮肤瘙痒,可配皂角、荆芥等,如参角丸(《鸡峰普济方》);若配防风、蝉蜕、荆芥等,可治风疹瘙痒,如消风散(《外科正宗》);若治疥癖,可配花椒煎汤外搽,如参椒汤(《外科证治全书》),或配硫黄、枯矾制成软膏外涂。

 

相关配伍
苦参配木香
苦参可以清热燥湿而止痢;木香能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两药配伍使用,清热燥湿止痢,行气止痛的功效增强。适用于湿热导致的痢疾,食积引起的腹痛,排便时带有脓血。
苦参配当归
苦参味苦、性寒,擅长清热燥湿;当归味辛、性温,擅长活血补血。
两药配伍使用,一温一寒,一开一泄,起到活血化瘀,燥湿清热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瘀阻所导致的颜面、胸背部有粉刺疙瘩,皮肤红赤发热,酒渣鼻。
苦参配蛇床子
苦参能清热燥湿,祛风毒,杀虫止痒;蛇床子善于杀虫止痒,燥湿祛风。
两药配伍使用,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止痒的功效增强。适用于外感风热时邪所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皮肤瘙痒,妇女带下,阴痒等。
苦参配茯苓
苦参药性偏于降泄,善于清泄下焦湿热,通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排出;茯苓味淡,能渗利湿邪,药性平和,能祛邪还不损伤正气。
两药配伍,增强清热利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蕴结膀胱导致的小便不利。
消风散
药物组成: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功能与主治:疏风除湿,清热养血。适用于风疹,湿疹,症见皮肤瘙痒,有红色的皮疹,或者全身都是云片状的斑点,抓破后会渗出津水。
湿毒清胶囊
药物组成:地黄、当归、苦参、白鲜皮、土茯苓、黄芩、丹参、蝉蜕、甘草。
功能与主治:养血润肤,祛风止痒。用于血虚风燥所导致的瘙痒,症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症见上述证候者。
妇炎平胶囊
药物组成:苦参、蛇床子、苦木、冰片、薄荷脑、硼酸、珍珠层粉、盐酸小檗碱、枯矾。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杀虫止痒。用于湿热下注所导致的带下病、阴痒,症见带下量多、色黄味臭、阴部瘙痒;滴虫、霉菌、细菌引起的阴道炎、外阴炎见上述证候者。
尿毒清颗粒
药物组成:大黄、黄芪、丹参、川芎、何首乌(制)、党参、白术、茯苓、桑白皮、苦参、车前草、半夏(姜制)、柴胡、白芍、菊花、甘草。
功能与主治: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用于脾肾亏损,湿浊内停,瘀血阻滞所导致的少气乏力,腰膝酸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面色萎黄;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或尿毒症早期)见上述证候者。
炮制
现代炮制

除去残留根头,大小分开,洗净,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片,干燥。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不计多少,先须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并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细剉用之。

《中药大辞典》
拣净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土,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