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虎杖 [hǔ zhàng]
始载于
《名医别录》
别名
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斑杖根、黄地榆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
药材简介

虎杖,中药名。为蓼科蓼属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淋浊、带下、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经闭、癥瘕、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等。

用法用量
虎杖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
本品可以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时适量,制成煎液外洗,研末外敷,或者制成油膏涂敷。
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注意事项

苦寒活血,有碍胎气。

应用
应用

1.治湿热黄疸,可单用本品煎服即效,亦可与茵陈、黄柏、栀子配伍,效力更佳。


2.治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涩痛,淋浊带下等,单用即效,如《姚僧垣集验方》以此为末,米饮送下。


3.治五淋,亦可配利尿通淋药同用。


4.治水火烫伤而致肤腠灼痛或溃后流黄水者,单用研末,香油调敷,亦可与地榆、冰片共研末,调油敷患处。


5.治经闭、痛经,常与桃仁、延胡索、红花等配用。


6.治癥瘕,如《千金方》以本品配土瓜根、牛膝合用。


7.治跌打损伤疼痛,可与当归、乳香、没药、三七等配用。


8.治肺热咳嗽,可单味煎服也可与贝母、枇杷叶、杏仁等配伍使用。

 

相关配伍
虎杖配大黄
两药都属于蓼科植物,味苦、性寒,能清热、泻下、活血、解毒、利湿,都可用于治疗热结导致的便秘、湿热黄疸、瘀阻经闭、跌打损伤、皮肤痈疡肿毒等。
大黄是泻下导滞的常用药物,凉血止血,用于治疗实热引起的积滞,腹部胀满燥结,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鼻血以及火毒上攻所导致眼睛发红、牙龈肿痛、口疮等。
虎杖既能活血祛瘀、通行经络,又能清热利湿退黄,可以用于治疗风湿邪气引起的关节疼痛,瘀血阻滞引起的跌打损伤,湿热黄疸,尿出混浊,带下等;虎杖解毒的功效对于皮肤疮肿及毒蛇咬伤都有疗效;还有清肺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肺热咳嗽。
虎杖散
药物组成:虎杖、赤芍。
功能与主治:散瘀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后,瘀血停留在腹中。
药物组成:虎杖、牛膝、苏梗、红蓝花、莲子心、当归、桂心、牡丹、干漆、鬼箭羽、狗膝、硇(náo)砂、琥珀。
功能与主治:通经散瘀。适用于妇人产后一段时间的闭经。
烧伤灵酊
药物组成:虎杖、黄柏、冰片。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收敛止痛。用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Ⅰ、Ⅱ度烧伤。
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胶囊、片)
药物组成:虎杖、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北豆根、拳参、茵陈、土茯苓、白茅根、茜草、蚕沙、淫羊藿、橘红、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肝利胆,解毒逐瘟。用于肝胆湿热所导致型的胁痛、黄疸或无黄疸、发热或低热、口干苦或黏臭、厌恶油腻、胃肠不适;慢性乙型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双虎清肝颗粒
药物组成:虎杖、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瓜蒌、法半夏、黄连、枳实、丹参、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化痰宽中,理气活血。用于湿热内蕴所导致的胃脘痞闷胀满、口干不欲饮水、恶心厌油、食欲不振、胁肋隐隐疼痛、腹部胀满、大便黏滞不爽或臭秽,或者皮肤眼睛发黄;慢性乙型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前列安栓
药物组成:虎杖、大黄、黄柏、栀子、泽兰、毛冬青、吴茱萸、荔枝核、威灵仙、石菖蒲。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通淋散结。用于湿热蕴结壅阻所导致的尿道不适、排尿不利,排出浑浊液体,会阴、睾丸疼痛,腰部胀痛。
炮制
现代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用天蓝并斑柚根,其二味根形、味相似,用之有误。
凡采得后,细剉,却用上虎杖叶包一夜,出,晒干用。

《中国药典》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