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败酱草 [bài jiàng cǎo ]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别名
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芽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药材简介

败酱草,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肠痈肺痈,痈肿疮毒,产后瘀阻腹痛。

用法用量
败酱草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5克。
败酱草外用时可适量使用。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者慎用。《本草汇言》:“久病胃虚牌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应用
应用

1、用治肠痈初起,腹痛便秘、未化脓者,常与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桃仁等同用;若治肠痈脓已成者,常与薏苡仁、附子同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本品还可用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桔梗等同用。若治痈肿疮毒,无论已溃未溃皆可用之,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配伍,并可以鲜品捣烂外敷,均效。

2、用于治疗产后瘀阻,腹中刺痛,《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煎服,或与五灵脂、香附、当归等药配伍。

相关配伍
败酱草配薏苡仁
败酱草既擅长清热解毒,又擅长消痈排脓、祛瘀止痛;薏苡仁擅长清除肺和大肠肠内的热邪,排脓消痈。
两药配伍,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得到了增强,适用于阑尾炎已经化脓的患者以及皮肤红肿热痛,甚至溃烂。
败酱草配秦皮
败酱草擅长清泄胃肠之间的湿火热毒,且能祛瘀止痛;秦皮性味苦寒,擅长清除清肠中湿热,又能收涩止痢、止带。
两药配伍,既能使清解肠间湿热瘀毒的作用增强,又具有收涩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瘀滞大肠引起的痢疾、泄泻及带下等疾病。
薏苡败酱汤
药物组成:牡丹皮、甘草、败酱、生姜、茯苓、薏苡仁、桔梗、麦冬、丹参、芍药、生地黄。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治疗阑尾炎等疾病。
败酱散
药物组成:败酱、桂心、川芎、当归、延胡索。
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治疗妇女产后的血气瘀阻,症见腰痛,甚至牵引腹部一起疼痛,像用锥和刀刺一样痛。
败酱草散
药物组成:败酱草、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续断、竹茹。
功能与主治:祛瘀止血。用于治疗妇女产后冲脉、任脉虚衰,无法蓄养血液导致的阴道出血。
癃清片
药物组成: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金银花、黄连、黄柏、泽泻、车前子、牡丹皮、赤芍、仙鹤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通淋。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小腹坠胀。亦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兼瘀血证,症见小便频急,尿后余沥不尽,尿道灼痛,会阴小腹腰骶部疼痛或不适等。
阑尾消炎片
药物组成:金银花、大青叶、败酱草、蒲公英、大血藤、川楝子、大黄、木香、冬瓜子、桃仁、赤芍、黄芩。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急、慢性阑尾炎。
康妇消炎栓
药物组成:苦参、败酱草、地丁、穿心莲、蒲公英、猪胆粉、紫草、芦荟、基质。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杀虫止痒。用于湿热,湿毒所致的腰痛,小腹痛,带下病,外阴瘙痒,外阴白斑。
炮制
现代炮制

野生者夏、秋季采挖,栽培者可在当年开花前采收,洗净、晒干。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