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浙贝母 [zhè bèi mǔ]
始载于
《轩岐救正论》
别名
土贝母、浙贝、象贝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药材简介

浙贝母,中药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的功效。主治风热、痰热咳嗽,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

用法用量
浙贝母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
本品还可入丸剂、散剂。
外用适量,可研末外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注意事项

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反乌头。

应用
应用

1.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前者常配桑叶、牛蒡子同用,后者多配瓜蒌、知母等。


2.治痰火瘰疬结核,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医学心悟》)。


3.治瘿瘤,配海藻、昆布;治疮毒乳痈,配连翘、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均可。


4.治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桃仁等。

 

相关配伍
浙贝母配郁金
浙贝母味苦,性寒,擅于清肺化痰,解除体内郁滞,消散结块;郁金味辛、苦,性寒,擅于通过调畅气机而解除郁滞和结块。
二者配伍,一个能消散痰热积滞,一个能疏散郁滞结块,共同发挥宣散痰滞郁结的作用。
适用于治疗痰热郁滞心胸引起的胸痹(胸部闷痛),结胸(痰热等结聚于胸膈部位,症见胀满、疼痛拒按等),乳痈(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最终形成化脓性疾病,类似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心烦失眠,咳喘,咯痰黄稠。
浙贝母配白芷
浙贝母不仅能清热化痰,而且是解除体内郁滞、消散结块的良药;白芷消肿排脓,用于治疗疮疡肿痛,未溃者能消散,已溃者能排脓,是外科常用药材。
二者配伍,共同发挥清热,消散结块,排脓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各种疮痈疔疖,红肿热痛。
浙贝母配瓜蒌
浙贝母味苦,性寒,擅于清化热痰,降泄肺气;瓜蒌味甘、苦,性微寒,擅于清肺热,润肺燥,清化热痰及燥痰。
二者配伍相得益彰,能增强清肺化痰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肺热及痰热内蕴引起的咳喘日久,痰黄,口燥咽干。
浙贝母配玄参
浙贝母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化痰,疏解体内郁滞,消散结块;玄参味苦、咸,性寒,有泻火解毒,软坚散结(软化并消散坚硬的结块)的作用。
二者配伍,可以清痰火,解热毒,散郁结,增强消散结块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痰火郁结引起的瘰疬(主要指颈部淋巴结结核)、瘿瘤(相当于甲状腺肿瘤)、痰核(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
浙贝母配海藻
浙贝母味苦,性寒,擅于清热化痰,消散结块,消除痈肿;海藻味咸,性寒,擅于消痰,软坚散结。
二者配伍,可增强化痰,软坚散结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痰火郁结引起的瘰疬、瘿瘤、痰核。
桑杏汤
药物组成:桑叶3克、杏仁4.5克、沙参6克、浙贝母3克、淡豆豉3克、栀子皮3克、梨皮3克。
功能与主治:清宣温燥,润肺止咳。适用于治疗外感温燥证,症见头痛,发热不重,轻微怕风寒,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久咳神膏
药物组成:萝卜、生姜、浙贝母。
功能与主治:清肺化痰,平降向上冲逆的气机,止咳。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久嗽不止。
和乳汤
药物组成:浙贝母、天花粉、当归、蒲公英、生甘草、穿山甲。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消散结块。适用于治疗乳痈(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最终形成化脓性疾病,类似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消瘰丸
药物组成:贝母、玄参、牡蛎。
功能与主治:化痰,消散结块。适用于治疗瘰疬(主要指颈部淋巴结结核)、痰核(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颈项或肌表局部结核,咽干。
炮制
现代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或打成碎块。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先于柳木灰中炮令黄,擘破,去内口鼻上有米许大者心一小颗,后拌糯米于鏊上同炒,待米黄熟,然后去米,取出。
其中有独颗团、不作两片、无皱者,号曰丹龙精,不入药用。若误服,令人筋脉永不收,用黄精、小蓝汁合服,立愈。

《中药大辞典》
拣去杂质,清水稍浸,捞出,润透后切厚片,晒干。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礼包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免费获得学习礼包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